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民一年光交各項費用就要1200億!虧了也得承擔業績報酬

財聯社訊, “2018年1月花200萬元買了某私募百億旗下產品;2019年5月贖回,虧損了8.5萬元。但是私募管理人卻提取了0.9萬元業績報酬。“近日,一位投資者在網上曝光台曝光了自己購買私募的經歷。

具體過程:投資者2018年1月15日買入某百億私募旗下產品,2個月後,3月15日業績創新高,在月度開放日提取了一次業績報酬9302.81元。14個月後,2019年5月15日申請贖回,拿回1914493.87元。

簡要投資過程如下:

投資者感到氣憤的是:我虧損的85506.13元裡還包含私募管理人拿走的9302.81元——我虧錢而管理人則賺錢。

在基金購買中,這不是個案。確實,不論投資者是否賺到錢,基金都會收取一些固有的費用,比如申購費、贖回費因為是在基金買賣交易時收取,投資者比較容易感知,但還有一些費用,比如管理費和託管費,因為是在基金總資產中直接扣除,投資者感受並不強烈,因為看到的淨值已經是扣除了管理費和託管費的。

另外,私募基金還會計提業績報酬20%。對於投資者來說,如果最終賺錢,提取業績報酬合理,但如果最終虧損,提取業績報酬自然會讓投資者質疑。但是為什麽會存在投資者最終虧損並且提取業績報酬的情況呢?

這其實涉及到三個條件: 1.指數先漲後跌,或者基金淨值先漲後跌;2.基金在分紅時可以提取業績報酬,基金分紅由管理人決定;3. 客戶選擇分紅再投資的模式。前兩個條件是必要條件,最後一個條件可能會增加客戶虧損。

例如:

1. 某基金2015年初成立,淨值1.00元,投資者A投資100萬元,持有基金份額為100萬份額。

2. 2015年6月底,基金淨值1.8元,分紅0.8元,其中業績報酬0.8元*20%=0.16元,歸管理人,剩餘0.640元為投資者投資收益。每100萬元基金管理人賺16萬元,客戶賺取64萬元浮動盈利,64萬元按分紅後淨值1元轉為份額,客戶持有份額164萬份,基金淨值1.00元,客戶資產164萬元。

3. 2015底12月份,基金淨值0.5元,客戶持有份額164萬分,資產為82萬元。

最後的結果是,客戶投資100萬元,期末82萬元,虧損18萬元,而基金管理人業績報酬為16萬元。這個結果完全與業績報酬設計的初衷“投資者不賺錢、管理人也不賺錢”相反。

雖然,不知道文章開頭提到的那位投資者買的是什麽產品,不過可以有個大概猜想:如果按照高位水計提法,該產品在2018年3月15日創新高後,應該是淨值往下走的,沒有繼續創新新高,否則期間一年多時間,管理人很有可能再次計提業績報酬。

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在購買基金時,不僅要關注基金經理的投資管理能力,還有詳情了解基金費用,有時候不起眼的1%的成本日積月累帶來的成本也是驚人的。

根據中金公司的預測,2018年基金持有者投資公募基金承擔顯性及隱性費用合計約1239億元(如下圖)。其中Flow-based的申購/認購費、贖回費佔比18%,AUM-based的管理費、銷售服務費、託管費佔比71%,基金運作相關費用佔比11%;在持有基金淨值相當的背景下,零售客戶(56%)承擔費用顯著高於機構客戶(44%),主要由於零售客戶承擔更高的申購費率而機構客戶由於大額申購獲得優惠。

那基金具體收取哪些費用呢?財聯社詳細梳理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項費用,同時比較了私募基金不同業績計提方式的差異,以及私募費前和費後收益的差距。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如果投資者想獲得50%的收益,私募費前收益估計得做到70%才行。

公募基金投資者承擔的顯性和隱形費用

公募基金產業鏈分工

不同類型公募基金費用對比

這裡可以簡單算一下,假設申購一個普通的混合型基金持有兩年(贖回費都是0),需要支付哪些固定費用:申購費0.15%+管理費1.5%+資金託管費0.5%=2.15%。持有滬深300指數型基金兩年:申購費0.1%+管理費0.5%+託管費0.2%=0.8%。如果業績比較基準是滬深300的話,如果一個主動管理型基金兩年下來沒跑贏滬深300指數1.35個百分點的話,那這個基金就沒有多大的投資價值。最後再提示大家一下:頻繁交易產生的手續費在默默的吞噬著你的資產。

私募基金交易和持有費用

私募基金兩種計提業績報酬方式

費用對業績影響多大?

不論公募還是私募按照1.5%的管理費,1.5%的申購費,0.25%託管費和0.5%贖回費計算,另外私募按照8%的計提水位線,比較公募私募費前費後業績差異,結果如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