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漲知識,關於武夷岩茶的高火茶,用9個知識點幫你捋一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某段時間,在老李的朋友圈裡,「九蒸九製」、「九蒸九曬」這些辭彙,特別熱門。

作為養生一黨,或者是家裡有老人,對這個詞必然有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所謂九蒸九曬,就是某個東西(一般是中藥)在製作的過程中,蒸過九次,曬過九次。

蒸曬等方法,可以糾偏藥材藥性或增加藥物成分,從而更好的發揮藥材的功效

如地黃,經過蒸曬後,主要是為了增加地黃的溫性,使其可以用於血虛勞熱、產後虛熱、老人中虛燥熱等虛熱證。

《本草衍義》雲:「生與生乾常慮大寒,如此之類,故後世改用熟者。……以蒸曝之法制得……」

九蒸九曬的概念一經推出,出現了生搬硬套的情況。譬如,九蒸九曬黑芝麻,九蒸九曬陳皮,九蒸九曬話梅……

反正也不管這東西是否真的經得起多次的蒸曬,我先叫賣就是,博得就是個眼球。

在茶圈,也有類似借用「九蒸九曬」名號的做法。

某日,遇到一掌櫃在叫賣自己的岩茶,還十分起勁。

「這款大紅袍是高火茶,焙了四道火,不會返青,存的時間越長,陳香味醇,保健效果更好……」

看到這段話,膽戰心驚,每個漢字都麻花認識,但組合在一起,就成了錯誤言論。

譬如:焙了四道火就叫做高火茶?高火茶不會返青?高火茶就一定能存得長久?高火茶還會越存越好?

關於高火茶,有些知識點當真有必要好好捋一捋,順一順,莫要被錯誤的言論引誘到陷阱裡。

《2》

1.什麼叫做高火茶?

高火茶,即使用高火烘焙的岩茶。

此火功,在足火以上。

高火岩茶焙火溫度一般控制在140—150℃,時間長6—8h。

多數高火烘焙的岩茶,它的乾茶色澤呈黑色,香型不多。有些高火茶會伴隨濃烈的煙火氣,茶湯似醬油色,葉底硬挺黑褐。

高火岩茶,已經喪失大部分的香氣物質,相對於較低火功的岩茶,香型變得比較單一枯燥,一些喝茶時間不長的茶友,甚至會難以接受此類香氣。

在較高溫度烘焙下,還有可能導致內在物質被大量消耗,影響茶湯的豐富度,加上茶湯中會有煙火氣融入,往往會讓人覺得味濃似中藥,難以接受其口感。

簡而言之,高火茶,非新茶友可隨意挑戰。

《3》

2.焙火次數多的就叫做高火茶嗎?

未必!

火功高低,與焙火溫度、時間有關,與次數無關。就像一個人讀了二十年的書,未必就是碩士。有可能一個天資聰穎的人,用十年就能拿到碩士學位。

同樣,焙火次數越多,它就一定叫高火茶。如果它是用文火慢燉(低溫烘焙)四次,只能達到中火的級別,不叫做高火茶。

倘若是用急火烘焙,哪怕只有兩次,也可以叫做高火茶。

故而,焙火次數多≠高火茶。

《4》

3.為什麼要焙成高火茶?

在高火茶的定義中我們會發現,焙到火功的岩茶,它的氣味多較為,茶味濃烈,並不能獲得優質的喝茶體驗。這樣一款死氣沉沉的茶,怎麼還有人製作?

一是刻意為之,二是不得已而為之。

前者,圖的是高火茶穩定。

混跡茶圈的朋友都知道,岩茶的香氣、口感呈現,與山場、焙火程度高低有關。稍微改變一個因素,得到的香氣與滋味大不相同,牽一髮而動全身,來了個為微整形,能讓整個人的相貌有了改變。

可有的茶友,就不喜歡這種不確定性,圖的就是要穩定。

「去年那種味道的岩茶,還有嗎?」

而高火茶,它就有這樣的本事——穩定。去年的茶和今年的茶,還是熟悉的味道。

然,殺敵一千自傷八百。

有時候高火茶實現穩定的方法其實屬於比較極端的做法,把大部分的香氣捨棄,豐富的滋味也大量消耗,少了趣味性。

高火茶的味道太相近,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年的高火茶味道喝起來都差不多,自然就有穩定的說法。

後者,是為某些錯誤買單。

有可能,是因為茶青製作不當,出現了酸味、悶味等,這些氣味只能通過高焙火來祛除。

還有一種可能,在存放的過程中,因保存不到位,使得岩茶返青嚴重,只好用高焙火掩蓋缺陷,做成高火茶,好的壞的一起消滅,一勞永逸。

《5》

4.高火茶,好嗎?

好與壞,個人主觀因素鮮明。

於某些茶掌櫃而言,高火茶性狀穩定,方便銷售,每年還會有固定的客源,這當然是好的。

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未必是最好的,尤其是初入門不久的茶友,只想用一句話來形容:高火之下,焉有茶香?

急火、高火烘焙,掩蓋茶葉本味,茶葉中的大部分芳香物質消失,茶葉中的鮮味消失,口感體驗單薄。反倒是那中火的岩茶,香型豐富,滋味富有層次感。

若是一些高火茶火候控制不到位,火太高,甚至會出現把茶葉焙叫的情況,這種岩茶,稱之為病火。

似被岩漿吞噬過的山林,樹木都成了焦炭。

病火岩茶所傳遞出的氣質,就如那枯木,缺了靈性。會讓岩茶個性不再突出,何談山場、香清甘活。這樣的茶,就是像提線木偶,即便外觀模仿地再生動,再接近,那它不是血肉之軀,也沒有靈魂,不會和你交流。

徒有其表,虛有其名,病火茶是也。

《6》

5.什麼樣的茶會焙成高火?

一些低檔岩茶為了掩蓋苦澀等不良氣味,會採用高溫長時烘焙。

經過高火炭焙後,優點與缺陷都消失,眉毛鬍子一把抓,失去了個性。但這種做法,也很有可能會「拯救」它,比如被誤導為傳統岩茶風味,大行售賣。

而高端茶,不會貿然焙成高火。

能將茶定義為高端,勢必要滿足兩個條件。

其一,山場好。

這是市場的普遍規律,山場好,佔盡天時與地利,此處生長的岩茶品質不差。

其二,工藝好。

前有山場作為依託,讓製茶師必須要嚴陣以待,打起十二萬分精神,用最高水準對待。往往高端茶的工藝也不太差。

這類高端的岩茶,自然要保留它的個性,讓香氣和水感都保持在最好狀態,能擁有香清甘活的特色。而岩茶的香清甘活,絕對不是靠焙成高火來實現。

高火炭焙,個性消弭,賣點消失,甚至還會讓人曲解為劣質茶。

看茶焙茶,用合適的火功烘焙,才是最佳選擇。

《7》

6.高火茶,一定能長久存放?

未必!

一款茶能否長久存放,看兩個條件。

一是這茶是否值得我們長久存放。二是這茶是否具備長期存放的硬體設備。

茶值不值得長時間存放,看茶品質。

如開篇那位掌櫃的文案,說什麼越存陳香越濃,越醇厚,這都是在扯淡。

譬如有些品種(黃觀音)就不適合焙成高火。黃觀音高火烘焙後,岩茶甚至會出現碳化的情況,內在物質被的大量消耗,這種茶早已不值得長期存放。

即便存放個十年,內在物質也不可能憑空出現。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岩茶在陳化過程中,物質是在做減法,除非是真空保存,沒有一絲一毫的氧氣,否則茶葉多少都會有氧化還原反應,消耗部分的有機物。

再者,岩茶是否能長期存放,主要看火是否焙足、焙透,含水量是否達到國標範圍。

如若岩茶在短時間內用大火炭焙,不能讓內部的水分蒸乾,使岩茶含水量達到不國標,這樣的茶葉存放不了太久。

含水量不達標,相當於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出現返青和變質的情況。

故而,高火茶不一定可以長久存放。

《8》

7.高火茶,就一定不會返青嗎?

未必!

返青,是茶葉中發生了一系列化氧化還原反應。

反應劇烈,返青速度快。

反應遲緩,返青速度慢。

換言之,只要岩茶能與氧氣(哪怕只有微弱的氧氣接觸),或者是有水汽參與,不可避免會出現返青的情況。

而返青速度的快慢,不在於岩茶火功的高低,而在於火是否焙足、焙透。

焙火足,焙火透,興許只要焙到中火茶,它就能保證一年內不返青。倘若只是把火焙到高火的級別,而沒有焙足、焙透,也有可能在短時間內返青、變質。(備註:排除保存不當的情況)

《9》

高火茶,像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有時候高火茶的角色扮演,是亡羊補牢,能將損失降到最低。

有時候高火茶的角色定義,是老茶餮的味蕾大餐,為的是滿足舌尖上的享受。

有時候的高火茶,又像是參照物,可讓茶友們知道最高火功下的岩茶,究竟是何風味。

高火茶的存在,就像是榴槤。

喜歡榴槤者,覺得它香甜、軟糯、細膩,營養物質豐富。厭棄榴槤者,覺得它奇臭無比,方圓百裡都帶著奇怪的味道。

我們無法用個人喜好來判斷榴槤是好是壞。

同樣,個人的喜好只能左右您是否選擇喝高火茶,卻不能直接給高火茶蓋棺定論,說它品質差。

要如何選擇,從口感喜好出發是關鍵。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