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生】冬季進補首當養胃

■新聞背景

進入冬季,萬物伏藏。人體需要較多的熱能維持體溫以禦寒,適當進補一些高營養、高能量的食物,不僅能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把營養品中的有益成分儲存於內,為來年健康打下基礎。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補?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約訪專家

寧蔚夏: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受納,腐熟水谷,以助脾運化精微,營養全身。經過夏暑、秋燥的消耗,初冬之時,脾胃消化功能相對較弱,無論是食補還是葯補,首當養胃,即調理脾胃,尤其是年老體弱多病者,進補前應先打「底補」。冬季底補的最佳食選是芡實,可用芡實、紅棗加紅糖燉湯服用,或用芡實燉牛肉、豬瘦肉食用,即可起到「底補」的作用。

對於平素脾胃虛弱,如患有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的人,冬季養胃極其重要,除在心理及起居上注意調攝外,飲食需定時定量,不宜過飢或過飽,應忌煙、酒及辛辣刺激之品。同時可加服一些健脾養胃的藥物,如六君子散之類。這樣不僅能有效地防止宿疾複發,還可調補脾胃,鞏固以往療效,為進補鋪路。

此外,脾胃有陰陽之分,進補之時必須顧及。冬季補品大多溫熱,脾胃虛寒者,在調理脾胃的基礎上,適宜溫熱進補;而胃火或胃陰不足的人則須注意,宜先用益胃湯之類調理,進補之時應減少溫熱之品,酌加益胃養陰清熱之物。另外,胃有濕濁、舌苔厚膩者,可先予以化濕醒胃之品,方可進補。

按照年齡、體質和勞作方式進補

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可適當補充性味較為平和的蛋類、奶類、魚類、蜂乳、胡蘿蔔等,還可吃些山藥、薏苡仁、山楂、紅小豆等健脾胃、助消化的食品,且少吃油膩;青少年新陳代謝旺盛,在保證冬季基本營養的前提下,可適當食用連子、百合、山藥、雞蛋、芝麻、核桃、豬心等食物,以消除疲勞,益智安神,盡量少吃大辛大熱和過於麻辣的食物,且少吃糖類和油炸食品,以防身體超重;中年人可適當吃些魚、蝦、雞肉、牛乳、禽蛋、大棗、黑木耳、藕等,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老年人宜吃蕃薯、玉米、小米、燕麥、豆類及豆製品,以及魚、鵝肉、兔肉、動物肝、動物血、蜂乳、核桃、銀耳、芝麻醬等,凡是性味過寒、過熱以及油膩不易消化的食品,老人均不宜食用。

寒性體質平時喜熱怕冷,冬天尤感嚴重者,宜適當吃些羊肉、牛肉、蝦、桂圓和韭菜、油菜、芥菜、生薑等以增強抗寒能力,還宜多吃富含礦物質尤其是含鐵豐富的食物,同時忌食性味寒涼的食物;熱性體質平時喜冷怕熱,甚至冬天都很少著棉,宜適當吃些鴨、鵝、黑木耳、銀耳、芝麻、甘蔗、冬筍等,忌食燥熱食品;弱體質經常感到身體疲乏,覺得氣不夠用或是頭暈眼花,勞累後加重,可適當吃些山藥、蓮子、板栗、大棗、帶皮花生米、蜂王漿、豬肝、雞肝以及乳類和禽蛋等,而大寒大熱食品皆不宜食用。

腦力勞動者主要以補充腦力和精力為主,健腦益智,宜吃如豬腦、魚腦、豬心、羊心、蓮子、百合、銀耳、核桃、桑葚、花粉、蜂王漿等;體力勞動者主要是補充體力和能量,提高耐寒及耐勞能力,宜吃如羊肉、蝦、蜂蜜、椰汁、松子、蛋類、奶類、豆製品等。

冬季進補需遵循這六點

脾胃先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有賴於健全的胃腸功能,如果脾胃不好,補得再多、再好,也無濟於事。故冬季進補之前,一定要調整好脾胃,對於虛不受補或平時脾胃功能較差的人來講,則需要事先打「底補」。

按需進補。冬季食補要以保障基本營養供給為前提,冬季產熱營養素的適宜比例,以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分別佔13%~15%、25%~35%和60%~70%為宜。同時,應攝入足夠的動物性食品和大豆,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可適當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最好達到一半以上,還要保證蔬菜、水果和奶類供給充足。如此,便可以滿足與抵抗寒冷和勞動強度相適應的熱能需要,以保安康。

有的放矢。「虛者補之」,食補主要適用於因自身機能欠佳或營養缺乏出現虛弱表現,而需要通過飲食來調節其生理狀態及營養不良的亞健康人群以及必須採取營養支持和飲食療法的病人,以補充不足、補充需要為基本要求。而對寒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身強體壯、無虛弱癥狀的健康人,可以不必考慮進補。

因人而異。人的年齡、體質、營養狀況、勞動或生活狀態不同,食補的要求也不一樣。食補一定要切合實際,注意個體差異,針對不同的人採用不同的食物和食法,切忌千篇一律。人的體質有寒熱區別,食物也有溫涼不同,進補的要領是「寒者熱之」或「熱者寒之」,如果弄反了,「寒者寒之」,將如同雪上加霜,而「熱者熱之」,則無異於火上澆油。

本末相順。平衡膳食不僅是攝取營養的基本原則,也是食補的基本法則。無論何種營養物質,凡是食取過量,都會造成機體內環境紊亂,對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因此,進補時既不可過量,更要注意各種營養物質之間的合理搭配,如主食與副食、粗糧與細糧、飽和脂肪酸與不飽和脂肪酸、可消化的糖類與不可消化的膳食纖維、鈣與磷、蔬菜與水果等,切忌偏食和不問青紅皂白地濫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