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頻頻提價的東阿阿膠能走多遠?

想美顏養生嗎?吃點東阿阿膠吧!

目前市場上高端的阿膠產品可達千元,而且每年還提價。按理說這是個賺錢生意,然而隨著東阿阿膠業績增長陷入停滯增長,大家不禁疑問,東阿阿膠的「產品提價」邏輯能否支撐其股價?

財報顯示,阿膠系列2016年整體提價幅度超過15%,2017年提價幅度約為8%,而2018年底的整體提價幅度為4%。不過,隨著東阿阿膠頻頻提價,其業績增速逐漸開始放緩。

2015年至2017年,該公司營收呈現正增長,分別為54.50億元、63.17億元和73.72億元。但到了2018年,其營收增速出現同比下滑,僅為73.78億元。同樣。其凈利潤增速也是逐年下滑,2015年凈利潤增速為19.35%,到了2018年下滑至2.08%。該公司銷售凈利率也是呈現小幅下滑態勢。提價並未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與此同時,提價對公司的銷售產生了一定影響。2018年東阿阿膠經營性現金流凈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42%。

頗有諷刺的是,東阿阿膠在財報中解釋應收帳款重大變動的原因是「主要業務銷售增加影響」,但同期營業收入卻是小幅下滑0.46%。難道是想掩蓋應收帳款問題?

(資料來源於財報說)

先看一組數據。東阿阿膠應收帳款從2017年的5.047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9.023億元,其應收帳款周轉率從2013年的19.5下降至2017年的9.8,下滑幅度非常顯著。應收帳款周轉率的下滑可能會使得公司按既定比例計提的壞帳損失增加從而影響業績,這要警惕!

(資料來源於東方財富網)

此外,東阿阿膠在行業內並非一家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阿膠生產廠商超過200家,東阿阿膠佔據41%市場份額,福膠集團佔據32%份額。為了爭奪剩餘的市場份額,近年來阿膠行業出現了同仁堂阿膠、太極天膠和佛慈阿膠等幾張「新面孔」。近年競爭對手的阿膠提價幅度都低於東阿阿膠,東阿阿膠能否繼續保持領先還存在不確定性。

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峰曾提出「價值回歸」策略,按照秦老闆的觀點,阿膠的等值價值應為6000元/斤。從2006年至今,東阿阿膠先後提高旗下產品的出廠價達18次。對應的,其股價也翻了好幾倍,東阿阿膠公司賺得盆滿缽滿。

阿膠如此多嬌,可問題是老百姓能否有實力消費?如果民眾支撐不起購買價,東阿阿膠銷量又從哪裡來?面對頻頻提價的阿膠,也許大家會說,千萬別學兔子上樹---趕急了。

(圖片來源於尺度app)

今天猜大盤數據顯示看漲的小夥伴達1884人,市場看多情緒佔據上風,而兩市走勢與預期一致。截至收盤,滬指縮量震蕩漲1.04%,個股呈現普漲走勢,領漲的版塊從此前的券商、5G等概念股票變成了這兩天外資主導的保險釀酒等核心藍籌版塊。

財哥近期在早報中不斷提示要警惕前期漲幅較高個股回調,隨著市場風格開始轉變為防禦性板塊,消費類等績優白馬股或許更受青睞。

現在市場進入震蕩階段,保住本金更重要。如果有想看財哥早報的,歡迎點擊下方二維碼加入會員!

更多精彩內容可下載【尺度APP】查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