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佔女人便宜是吃豆腐,嫁個好女婿是釣個金龜婿

吃豆腐”這個慣用語原來只是在上海、江浙一帶以及港澳台地區流行,後來由於茅盾的《子夜》、周而複的《上海的早晨》等名作對這個慣用語的使用,以及“吃豆腐”這個俗語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幽默感和委婉生動的表意功能,使它的使用範圍逐漸擴大到北方地區,乃至全國。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史載,“豆腐之法,始於淮南劉安”。當年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在安徽壽縣八公山以黃豆、鹽鹵等物煉丹,無意中竟煉出了“白如純玉,細若凝脂”的豆腐。

西漢初年豆腐問世後,很快成為老百姓非常喜歡的小吃。當時流行的吃法是碗裡擱一大塊豆腐,撒上佐料,拿小刀邊劃成小塊邊吃。於是坊間出現了無數這樣的豆腐快餐店。

當時長安街上有個夫妻合開的豆腐小店,老闆娘本來就漂亮,又以有美容功能的豆腐為常食,自然更是細皮嫩肉,人稱“豆腐西施”。

為招徠顧客,“豆腐西施”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且動手動腳,比如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於是,醋海翻波的老婆們不滿意了,經常以“你今天又去吃豆腐了?”來訓斥丈夫。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為什麽高貴的女婿要叫金龜婿?

金龜婿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唐初規定,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魚符以不同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能佩戴金龜(或金龜袋)均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後世遂以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