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734期)

趙某,男性,53歲。發現高血壓20多年,常頭疺失眠,近1月來常鼻衄,煩躁心慌,大便乾,血壓170~200/130~140mmHg,舌苔黃,舌質紅,脈弦數。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當歸芍藥散(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李某,30歲。行經腹痛三年(由斷奶後首次行經開始,妊娠前並不痛也)。多呈隱痛,偶亦劇痛。以服去痛片可止,故終未尋醫。近體倦神疲,四肢乏力,始求診焉。詢知月經周期準,經量少,行經不暢,色暗雜有血塊。今乳房脹,預計一周後經至。素日帶多淋漓,色白清稀,小腹脹,腰骶困。胃納不佳,口不乾若,大便溏,日二三行。舌質淡,苔白膩。診其脈,沉弦細。觸其腹,腹肌攣急,無壓痛也。

觀其脈症,此脾虛肝鬱、氣血不和、寒濕內盛證也。蓋脾家虛寒,水濕不化,下注胞宮,阻滯經脈,胞宮失養,是以腹痛綿綿。腹脹、便溏;帶下淋漓皆脾虛濕盛之症也;而經期乳脹,脈象沉弦乃肝鬱失疏也。治當健脾疏肝、利濕和血。擬:

當歸10g 川芎10g 白芍30g 白朮15g 茯苓15g 澤瀉15g 吳茱萸10g

二診:經來兩日,未腹痛,腹脹、腰困亦輕。大便仍溏,脈舌如前。

上方加蒼朮15g ,五劑

三診:帶下止。胃納增,大便日一行,已成形。腹脹、腰因不再,膩苔已退。寒濕已去大部,氣血漸和,為鞏固療效,擬化上方減吳茱萸、蒼朮五劑。

原文複習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第二十》:婦人懷娠腹中?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二十二》: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各家論述

《金匱玉函經二注》:此與胞阻痛不同,因脾土為木邪所克,谷氣不舉,濁淫下流,以塞搏陰血而痛也。用芍藥多他葯數倍以瀉肝木,利陰塞,以與芎、歸補血止痛;又佐茯苓滲濕以降於小便也;白朮益脾燥濕,茯、澤行其所積,從小便出。蓋內傷六淫,皆能傷胎成痛,不但濕而已也。

《金匱要略論注》:?痛者,綿綿而痛,不若寒疝之絞痛,血氣之刺痛也。正氣乃不足,使陰得乘陽,而水氣勝土,脾鬱不伸,鬱而求伸,土氣不調,則痛綿綿矣。故以歸、芍養血,苓、術扶脾,澤瀉瀉其餘之蓄水,芎暢其欲遂之血氣。不用黃芩,?痛因虛,則稍挾寒也。然不用熱葯,原非大寒,正氣充則微寒自去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