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認識地貧,防治地貧,生育健康寶寶,擁有幸福生活

5月8日是第26個「世界地貧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廣東、福建、湖南等10個南方省份組織開展地中海貧血防治宣傳教育的主題宣傳活動,旨在讓民眾通過獲取知識、普遍認知,積極轉變觀念、增強意識,身體力行支持參與地貧防治工作,實現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健康幸福生活。

什麼是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又稱海洋性貧血、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因最早發現於地中海沿岸國家而得名。地貧是一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是由於珠蛋白基因(地貧基因)的缺陷使血紅蛋白中的一種或幾種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不能合成,導致血紅蛋白的組成成分改變,繼而引發慢性溶血和貧血。根據血紅蛋白中珠蛋白肽鏈受損的不同,地貧主要分為α地貧和β地貧兩大類。

只有南方人會有地貧嗎?

地貧是全球分布最廣、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主要見於地中海沿岸國家和東南亞各國。我國長江以南的廣大區域地貧高發,其中尤以廣西、廣東和海南三省為甚,其他還有雲南、貴州、福建、江西、湖南、四川、重慶、香港、台灣等省(區、市)。我國北方則主要見於古「絲綢之路」的陝西、甘肅、新疆一些地區,推測與東西方人群交流有關。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人口流動頻繁,湖北、江蘇、浙江、上海和北京等省(市)也出現少量病例。

地貧與一般貧血有什麼區別?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或者血紅蛋白含量減少。貧血有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有營養性缺鐵性貧血和地貧,前者是由於人體內沒有足夠的鐵元素引起的貧血,可能是從食物中攝取不足,也可能是鐵丟失過多,這類貧血可以使用鐵劑或常吃些含鐵量高的食物糾正;但地貧則完全不同,它是一種因基因缺失或突變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目前用藥物無法治癒。

什麼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什麼是地貧患者?

地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數人雖然攜帶有缺陷的地貧基因,但不表現出臨床癥狀,被稱之為地貧基因攜帶者,通常只在地貧篩查或家系調查時才被發現,全世界約有3.5億地貧基因攜帶者。攜帶有缺陷的地貧基因並表現出中重度貧血癥狀的被稱之為地貧患者,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貧血程度不一。

地貧癥狀有哪些?

靜止型或輕型地貧】沒有明顯癥狀或癥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無需特殊治療,但可能會將致病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中間型地貧】有不同程度的貧血、疲乏無力、肝脾腫大以及輕度黃疸,重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在感冒、發熱等應激狀態或服用一些藥物後會誘發急性溶血而加重貧血,甚至發生溶血危象,危及生命。

重型地貧】重型α地貧患兒多在孕晚期出現水腫綜合征,超聲檢查提示胎盤厚、胎兒心臟大、胸腔與腹腔積液,可能胎死宮內或出生後死亡;重型β地貧患者出生時一般沒有明顯癥狀,通常在出生3~6個月後開始出現逐漸加重的貧血,伴有面色蒼白、肝脾腫大、黃疸、發育不良等,如果不進行規範治療,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逐漸出現頭顱變大、額部隆起、顴骨突出、眼距增寬、鼻樑塌陷等典型的地貧特殊面容。

地貧可以治癒嗎?

地貧基因攜帶者無需特殊治療,只有中重型地貧患者需要定期輸血和排鐵治療維持生命。脾切除術只是治療地貧的姑息手段,造血乾細胞移植是目前可能治癒重型β地貧的方法,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全相合的地貧移植成功率高。

如何進行地貧篩查?

多數地貧基因攜帶者沒有臨床癥狀,僅表現出一些異常改變的血液學表型。通過血常規檢查和血紅蛋白分析等簡單易行的地貧篩查方法可以發現這些異常的血液學指標,進而發現地貧可疑患者或基因攜帶者。若地貧篩查結果提示為地貧可疑,則必須進一步進行地貧基因檢測,地貧基因檢測是確診地貧患者或地貧基因攜帶者最直接有效的檢測方法。

沒有癥狀也需要接受地貧篩查嗎?

地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多數人只是地貧基因攜帶者,不表現出任何癥狀或者癥狀非常輕微,易被忽略。因此,如果要了解個人地貧患病或基因攜帶情況,必須接受正規的地貧篩查和基因檢測才能確定。至少排除了夫婦一方是地貧基因攜帶者,才能解除孕育中重型地貧兒的風險。

夫婦都攜帶地貧基因還能生育健康寶寶嗎?

地貧主要分成α地貧和β地貧兩類,夫婦地貧患病或攜帶基因狀況不同則會對孕育的寶寶產生不同的影響。如果夫婦雙方攜帶的是不同類型的地貧基因,不會孕育中重型地貧兒;如果夫婦雙方攜帶的是同類型的地貧基因(靜止型α地貧除外),則有一定幾率孕育中重型地貧兒,在懷孕後需要儘早進行產前診斷,確認胎兒的地貧基因類型,必要時採取相應醫學乾預措施。夫婦雙方攜帶的是同類型的地貧基因(靜止型α地貧除外),應在孕前做好遺傳諮詢,每次懷孕都應儘早做產前診斷。如果確定為重型地貧兒,建議在家長知情同意的基礎上及時終止妊娠,避免重型地貧兒出生。如果確定為中間型地貧兒,則由家長在遺傳諮詢醫生充分告知,以及家長充分理解中間型地貧兒出生後可能的生存狀況後知情選擇是否繼續妊娠。目前也可以通過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即第三代試管嬰兒,PGD)技術,篩選正常的胚胎受孕,實現孕育健康寶寶的願望。

哪些孕婦需要做產前診斷?

夫婦雙方確定為同類型輕型地貧(即地貧基因攜帶者),妻子懷孕以後,所孕育的胎兒中有1/4幾率是正常胎兒,1/2幾率是同父母一樣的輕型地貧、1/4幾率是中間型或重型地貧。地貧防控的原則是阻止重型地貧兒的出生,所以如果夫婦雙方是同類型輕型地貧或有重型地貧兒生育史,在懷孕後應按照專科醫生的建議儘早接受產前診斷,通過採集胎兒的遺傳物質(DNA)對胎兒進行基因診斷,確定胎兒的地貧基因類型,評估胎兒出生後患嚴重貧血的風險。

目前採集胎兒遺傳物質的方法主要有絨毛取材術採集絨毛組織、羊膜腔穿刺術採集羊水細胞、經皮臍血管穿刺術採集臍血等。檢查時間分別為:絨毛取材術通常在孕10-14周進行、羊膜腔穿刺術通常在孕16周之後進行、經皮臍血管穿刺術通常在孕20周之後進行。

如何預防和及早發現、治療地貧?

地貧預防採取三級預防策略。一級預防是通過婚前孕前優生檢查,及早發現夫婦雙方地貧基因攜帶狀況,針對性製訂孕育計劃,預防地貧的發生;二級預防是實施產前診斷和遺傳諮詢,明確胎兒地貧基因類型,避免重型地貧兒出生;三級預防是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促進確診地貧患兒早診早治。

■一級預防(婚前孕前預防):新婚夫婦或計劃懷孕夫婦在婚前或孕前進行血常規檢查、血紅蛋白分析,對地貧篩查陽性夫婦進行基因檢測,明確夫婦雙方地貧基因攜帶狀況,指導同類型地貧基因攜帶者孕期儘早接受產前診斷,或選擇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技術受孕,達到優生目的。

■二級預防(產前預防):夫婦雙方均為同類型地貧基因攜帶者(靜止型α地貧除外),需要在懷孕後儘早進行產前診斷,確定胎兒地貧基因類型,評估胎兒出生後患嚴重貧血的風險。對確診孕育重型地貧胎兒的孕婦,建議儘早採取乾預措施,避免重型地貧兒出生。

■三級預防(地貧患兒早診早治):對新生兒及健康體檢中發現的貧血患兒進行地貧篩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預防和減輕疾病對患兒身心的影響,改善患兒生命和生活質量。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

【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可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歡迎一起交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