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快報,研究證據提示吃藥降脂要慎重考慮

隨著飲食及生活方式改變,冠心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為應對困擾,臨床界給出的方案是降脂、降壓、降血糖,而吃藥降脂當前普遍是服用各種他汀類藥物。問題是,什麼時候應該服藥?服藥的安全性如何?到底有多大的益處?這些對學界而言,都存在著爭論。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就更是一頭霧水。近日,著名刊物《細胞代謝》,發表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團隊的論文,用最新實證研究為爭議再添波瀾。咱們現在就來解讀。

先來了解背景。2012年2月28日,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發表聲明,要求更改他汀類降膽固醇葯的說明,在標籤中增加風險提示,說明這類藥物可能存在可逆性的認知方面的副作用,包括記憶喪失、意識模糊等,以及會有使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準升高的風險。權威管理部門發聲明,是根據醫療文獻及臨床數據以及不良事件報告作出的決定。理由是,部分患者服用他汀類藥物後,血糖水準增加,隨後被診斷為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小幅上升,部分患者出現記憶力減退,但癥狀不嚴重,暫停服用他汀類藥物後,癥狀可得到逆轉。

降脂葯在鬥脂肪,有些學者在鬥降脂葯,戰事的高峰期發生在2011年前後。先是英國倫敦大學的學者在對10項涉及3萬多名患者的資料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他汀類藥物的確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方面有效,但是對心臟病風險不高者來說,僅出於保健目的服藥則沒有必要。同時研究者尖銳地指出,他汀類藥物研究中的大部分得到了葯企資助,因此,研究更多關注了藥物的益處。2011年6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布了格拉斯哥大學的報告,分析結果是3萬名此前沒有糖尿病的他汀服用者,在服他汀後有2700多人出現了糖尿病癥狀,服用劑量高的人,比低劑量服用者的風險高出12%。眾多的研究提供了他汀強化治療方案,對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的證據。

在解讀此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前,咱們先插播點基礎知識,聊聊脂肪組織。在人體內的白色脂肪組織,僅有儲存功能,沒有燃燒功能,白色脂肪多了,會引起多種疾病,也導致胰島素抵抗,誘發2型糖尿病,因此被稱為壞脂肪;除此之外,還有褐色脂肪組織,其中含有大量線粒體,被激活後可以產生能量,是助於脂肪燃燒,同時還能調控脂質激素的分泌,因此,被稱為好脂肪。這褐色脂肪還可幫助減肥,更好調節體溫,並降低糖尿病風險。白色脂肪組織與褐色脂肪組織可通過叫甲羥戊酸途徑的過程相互轉化,這個過程會受到他汀類藥物的影響。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團隊,利用醫院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對8500多名患者進行檢測,結果發現,常規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體內,褐色脂肪的含量僅為1%,而沒有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患者的褐色脂肪含量是6%。對於人體而言,如此的組織差異,勢必會給正常的代謝過程帶來很大影響。學者們順著這個線索,開始更深入的研究。

在人體觀察中,16名健康人先進行檢測,然後服用14天他汀後再檢測,結果,服藥後血脂確實降下來了,但白色脂肪組織含量保持不變,而褐色脂肪組織的含量卻下降了。在小鼠實驗中,這個結果也得到映證。邏輯關係開始變得更清晰,他汀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再次被實錘所敲,因為,褐色脂肪減少與糖尿病發生之間的關係早已被發現。凡事都有不同側面,但是,想吃點葯降降血脂,減少心臟病風險,卻可能招來糖尿病,得了糖尿病照樣損害心血管,這葯是吃還是不吃呢?

降脂葯要不要吃,關鍵是看目的。如果誰告訴您,吃藥可以減肥,那您可直接替科學工作者甩出一串耳光,而且,即使是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中,只是單純的血脂升高,是需要將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當成基石的,就算吃藥的同時,也要以此來配合。這其中的要點是控制飲食中的膽固醇攝入,每天膽固醇攝入量少於200毫克,飽和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10%,反式脂肪不超過總熱量的1%,同時增加蔬菜、水果、粗纖維、魚類的攝入,將鹽限制在每天6克以內,限制飲酒及戒煙。還有1個要點是增加活動,堅持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不少於5次,每次時間在30到60分鐘,將身體品質指數BMI控制在25以內,超重者初期減掉10%的體重。做到這些是可以實現降脂目標的,就算吃藥,生活方式配合也會增加藥效。如果服用降脂藥物進行二級預防,比如已經發現頸部斑塊等情況下,藥物劑量是需要考量的, 這個問題爭議也較多,有代表性的觀點是中等劑量在患者獲益及安全性方面更為合理。總體而言,降脂葯存在著副作用和安全性隱患,在是否使用以及用量方面存在爭議,因此,需要按個體情況,在啟動藥物治療前多聽聽不同意見,向專業人員顧問,權衡利弊再決定。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巨集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