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避開高血壓防治五誤區

秋氣象候特點使得高血壓患者特別容易出現中風等癥狀,患者應時刻關注自己的血壓。(CFP)

核心提示

10月8日是第21個「全國高血壓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知曉您的血壓」。泉州市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吳海雲提醒,秋氣象溫變化大、晝夜溫差大,同時氣候乾燥,人體消耗水分多,容易造成體內缺水,血液黏稠度高,高血壓患者特別容易出現中風等癥狀。患者應時刻關注自己的血壓,如果血壓升高,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本報記者 張沼婢

持續的血壓升高 將損害血管臟器

根據美國的最新標準,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血壓≥130/80mmHg。我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血壓≥140/90mmHg。

高血壓會加重動脈硬化的進展,持續的血壓升高會造成心、腦、腎、全身血管損害,嚴重時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腎功能衰竭、主動脈夾層等危及生命的臨床併發症。隨著血壓升高,心血管病發病率和致死率均顯著增加,血壓水準從115/75mmHg開始,每升高20/10mmHg,冠心病死亡和腦卒中死亡率均將翻倍升高。各項研究均表明,血壓值超過130/80mmHg的患者,未來發生心血管病事件的風險明顯增加。因此,及早開始降壓治療會使心血管事件發生率大幅降低,獲得巨大的臨床益處。

從「普通降壓藥」開始

這樣的誤區要不得

由於導致高血壓的病因複雜多樣,目前尚沒有根治高血壓的方法,患者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同時,要及時糾正對高血壓的認識誤區。

●誤區一:沒有感覺就不用服藥。只要血壓升高,無論有無不適癥狀,均需要治療。

●誤區二:不願意過早服藥。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血壓控制越早,能越早保護血管,減少併發症發生,降低發病風險。

●誤區三:血壓正常了就停葯。高血壓尚無法治癒,只能控制,停葯了血壓會再次升高。

●誤區四:從「普通降壓藥」開始治療。降壓藥種類繁多,盡量選擇用一天服用一次具有24小時平穩降壓作用的長效葯,提高治療的順從性,更平穩地控制血壓。

●誤區五:純依靠藥物,忽視生活方式改善。藥物治療應該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礎之上,高鹽飲食、吸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習慣應加以控制。

心腦血管病秋易發

高血壓患者應當心

秋季是從夏季到冬季的過渡性季節,寒暖漸變,常常不易立即感覺和體驗到。這對健康人來說,也許並沒有什麼,但如果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這方面也粗心大意的話,就很容易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健康飲食。注意保持合理的膳食結構,控制食鹽攝入,少吃油膩,多吃一些潤燥、降壓的食物,比如蔬菜、水果。

注意保暖。秋季因為外部溫度的影響,人體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作用增強,血管收縮,同時血液流動加快,導致血壓升高。所以高血壓患者不要在清晨冒著寒風從事運動鍛煉。

運動要適量。氣象逐漸轉涼了,適當做些運動是會對調節血壓有好處。但高血壓患者一定不要做劇烈的運動,跑步、登山這樣的運動,容易使血壓驟然升高,引發腦出血。可以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比較溫和的方式,既能鍛煉身體調節血壓,又沒有危險。

預防鼻出血。秋季是中老年人鼻出血的多發季節,其中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約佔鼻出血患者的40%,高血壓患者出現鼻出血預示血壓不穩定,應引起高度警惕,因為這往往是中風前的一種徵兆。

總之,秋季是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高發期,高血壓患者應及時關注自己的血壓水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