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治高血壓,謹防掉入這些陷阱!

高血壓是引起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力衰竭、終末期腎病的最主要的危險因素,高血壓已經成為全球範圍內重要的死亡危險因素之一,據估計至少25%的成年人的死亡與高血壓相關。血壓每升高20/10 mmHg(1 mmHg= 0.133 kPa),可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倍增。



治療高血壓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和致死的危險率。

不少患者或者家屬會來顧問小編一些關於高壓病防治的問題,小編髮現,在這方面大家還真存在著不少誤區,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釋。


誤區一:高血壓的診斷標準


雖然我國新的高血壓病診斷標準已在2005年修訂並頒布,但仍有一部分人包括部分醫務人員的觀念沒有更新。

2005年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將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修訂版)定義為:未服用抗高血壓葯情況下,收縮壓≥ 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



誤區二:隨著年齡的增長,收縮壓可以適當升高

有些人錯誤地認為老年人舒張壓正常,收縮壓可以達到150~160 mmHg,甚至更高,屬於正常,不需處理。

但是,老年人收縮壓升高項目(SHEP)研究表明,在老年人群中,孤立性收縮壓升高是導致腦卒的重要因素,合理控制收縮壓可有效降低腦卒發生的風險。


誤區三:血壓很高但沒有不適感,沒必要治療


事實上,在高血壓早期或機體已經適應後,患高血壓病的病人,特別是長期高血壓者,可能會沒有任何不適感。但心臟和血管要承受很大的壓力,會逐漸造成血管壁增厚、彈性降低,出現併發症。

循證醫學表明,高血壓病人服藥與不服藥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長期堅持用藥者由於血壓降至正常水準,可以減少或推遲心、腦、腎等靶器官所受損害。



誤區四:發現血壓高就立即服藥


於不同日多次測血壓,如果收縮壓≥140 mmHg和/或舒張壓≥90 mmHg,才可以診斷為高血壓,但即使診斷為高血壓也不都是應立即服藥。

對於1、2級高血壓的低危、中危組的患者首先應進行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改變生活方式、消除不利於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在非藥物治療的同時監測血壓,如果血壓仍不能達標再開始藥物治療。


誤區五:希望服藥一段時間就根治高血壓病


高血壓病一經確診,絕大多數病人需要終生服藥治療。截至到現在,尚無任何一種儀器和藥物能夠根治高血壓病。



誤區六:間斷性服藥


部分患者間斷性地服用降壓藥,即血壓升高時服藥,血壓降為正常時馬上停葯,服藥—停葯—服藥導致血壓降低—升高—降低,不僅達不到治療目的,而且由於血壓較大幅度地波動,將會導致心、腦、腎等靶器官嚴重的併發症。正確的方法是在專科醫師的指導下長期堅持用藥治療。


誤區七:血壓高靠點滴治療


有的高血壓病人想依靠輸幾天液降壓,其實除了高血壓急症如高血壓危象、高血壓腦病需要靜脈點滴降壓藥治療外,一般的高血壓是不需要點滴的。經檢查如血液黏稠度高或纖維蛋白原高,可以點滴治療。



誤區八:血壓降到多少合適


根據中國高血壓病防治指南製訂的標準,中青年高血壓應將血壓降至理想血壓120/80 mmHg,對於所有高血壓患者,降壓目標為140/90 mmHg以下,而對糖尿病或腎病患者血壓<130/80 mmHg,老年患者應控制在140/90 mmHg 以下。


誤區九:怎樣服用降壓藥


眾多大型臨床試驗均顯示,單種降壓藥物只能使不足1/3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而多數患者均需聯合應用降壓藥物;聯合用藥已成為現代降壓治療的發展趨勢。

單一藥物對輕度高血壓也有一定療效,加大藥物劑量可以提高降壓效果,但同時副作用加重,因此,建議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採取綜合措施、聯合用藥以提高降壓效果,減少副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