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聊茶|茶葉裡有「金花」,是不是變質了?

文|楊多傑

前言

今天的飲茶劄記,多傑老師要和大家聊的茶是:茯磚

對於很多同學來說,茯磚可能是陌生的。但若是提到「金花」,興許就有些印象了。

茯磚,其實就是能發金花的茶。

那關於茯磚,老師會咱們聊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正文

我曾是「代購」

湖南安化黑茶,花色種類繁多,為其一大特色。

細究起來,可以分為「三尖三磚一花捲」。

三尖,即天尖、貢尖與生尖。三磚,是茯磚、黑磚和花磚。至於一花捲,指的就是造型極為獨特的千兩茶了。

在眾多的安化黑茶之中,我最早接觸到的是茯磚。

大約是在北京奧運會前後,馬連道茶葉街上開了一家經營安化黑茶的店鋪。我感覺到很新鮮,就進去與老闆閑談。

那時安化黑茶還是個稀罕物,在北京幾乎沒人懂得喝,店裡真可謂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看著我進來,老闆顯得有些興奮,斟茶續水格外殷勤。據老闆介紹,喝的這款茶叫茯磚。

安化黑茶以陳為貴,這款是2000年前後的茶,已經有七八年的陳化了。現在想起來,自己關於安化茶的起步還真不算低了。

那時我有位老師,上了年紀飽受便秘之苦。聽老闆講,茯磚茶潤腸通便的效果極好。於是,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買了一磚送去。

一個月後,老先生打來電話說效果極好。本不想再麻煩我,但他去張一元、吳裕泰都問了,人家說沒進這種茶。

因此,還要拜託我繼續供應。

此後,我陸續將茯磚介紹給了不少老專家、老教授。

一方面,我有贈茶之癖。另一方面,老先生的胃腸也多少有些問題,喝了茯磚後確實舒爽。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充當了老人們茯磚茶的「代購」。

我這樣的「代購」存在,也證明當時茯磚茶在北京市場上仍十分少見。

到了2012年,《TimeOut》雜誌社約我寫一篇茶文化專欄,要求介紹適宜夏季飲用的好茶。

我最終將題目定為《甭管黑茶白茶,保健祛暑都是好茶》,著重就介紹安化茯磚與福鼎白茶。

記得在當時,這篇稿子還受到了雜誌主編的質疑。理由也很簡單,他根本沒聽說過茯磚和白茶。

在我的堅持之下,主編才同意發表了這篇介紹「不入流之茶」的稿子。

現在想起來,這可能也算是較早在時尚生活類雜誌中介紹茯磚了。

我在此絮叨這些,意不在為自己擺功。我所要證明的是,安化黑茶近年來發展速度之迅猛。

數年前還是小眾茶,如今已成為茶界的「黑旋風」。

不得了!

專寫一篇茯磚茶,並不全是因為我與其結緣最早。為其多費些筆墨,是珍視其在安化黑茶「三尖三磚一花捲」中的特殊地位。

茯茶與官茶

茯磚,自古至今都可謂是安化黑茶大軍中的急先鋒。

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曾寫就一部《萬曆十五年》,至今經久不衰。若為安化黑茶立傳著述,則應寫一部《萬曆二十三年》。

因為在這一年,安化黑茶正式被定為「官茶」。

如今在中國黑茶博物館,仍保存有戳有「官茶」印記的安化茶簍,如去參觀一定不要漏看。

官茶簍從一個側面,述說著安化茶業的風光歷史。

所謂「官茶」,即此茶要受官方認可與官方管理。茶本為農副產品,何德何能讓朝廷如此看重?明代談修曾撰文,一語道破天機:

「茶之為物,西戎土番,古今皆仰給之。以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熱,非茶不解。是山林草木之葉,而關係國家大經。」

北方遊牧民族,飲食結構單一。需要依靠飲茶,來緩解「腥肉之食」與「青稞之熱」。

可長城以北皆不產茶,需向中原購買。茶,由此成為了中原與邊疆間的紐帶。

有時因茶而戰,有時又因茶而和。

實實在在「關係國家大局」,「山林草木之葉」也就難免要帶個「官」字了。

安化茶品質優異,自晚明起便有了「官茶」的身份。

茯磚的茶名中,就有著這段「官茶」榮耀歷史的痕跡。

由明入清,安化黑茶的經營仍受政府的管控。因此,便將安化的磚茶稱為「府茶」,意為官府管控之茶。

後又因這種茶加工季節多在「伏天」,而「府」與「伏」諧音,因此也叫「伏茶」。

也有人認為,這種茶有中藥茯苓的功效,因此就又稱為「茯茶」。

現如今,產品包裝上多寫作「茯磚」或「茯茶」。老包裝上,偶爾還能看到「伏茶」的字樣。反而是「府茶」的名字,很少有人提起了。

我們不應該忘記,「茯茶」曾擁有「府茶」的名字。

就像我們同時不該忘記,安化茶業輝煌的「官茶」時代。

安化茶不能算「茶界新秀」,而是名符其實的厚積薄發。

時至今日,安化許多大型茶企仍承擔著國家指定的邊銷茶任務。自晚明至如今,安化黑茶一喝就是400年。

2013年10月16日,中國長壽協會發布了中國十大壽星的排行榜。

請注意,壽星中的狀元、榜眼、探花都是新疆人。而在十大壽星中,更是有五位來自新疆。

另外,在新疆2200萬人口之中,80歲以上的老人有20萬之多。百歲老人有1400人,而且90%分布在南疆。

這些老人,普遍嗜茶如命。而大家都知道,新疆是安化茯磚行銷的主要省份。

也就是說,新疆老人多長壽,與慣飲茯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行文至此,也願那些經我介紹,而慣飲茯磚的前輩師長們,能像新疆老人一樣得享長壽。

當然,茶對於身體的調節溫和而緩慢。若真想以茶養身,那必要「保質保量」才可以。

一方面,要喝工藝可靠存儲得當的茶。

另一方面,喝茶要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切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有本著「居不可一日無茶」的生活節奏方可見效。

切莫聽信茶商的誇大宣傳,以茶代葯甚至以茶治病,這些行為皆不可取!

我總說,有病去醫院,千萬別往茶城跑。

對不起,我又說實話了。

趕緊把話題,說回到茯磚。

金花與發霉

茯磚之所以對身體大有裨益,金花起了很大的作用。

所謂金花,是茯磚茶內生長的一種金黃色的顆粒狀菌落,學名叫冠突散囊菌。

遠遠望去,是一簇簇亮黃色的斑點分布於茶磚之內,因此百姓就俗稱「金花」了。

有一次我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講茶,有聽眾在互動平台留言說:

朋友送了一塊安化茯磚,結果掰開一看裡面全是小金點,是不是發霉變質了?朋友把發霉的茶送來,是不是太不夠意思了?

涉及友誼,我不敢怠慢。點開圖片一看,哪裡是發霉,明明是發出了金花。

我急忙告訴這位聽眾,您的茯磚不但沒有變質,而且品質頗為上乘。可見送茶的這位朋友,不是不夠意思,而是相當夠意思了。

金花茂盛,是優質茯磚茶的一大特徵。

研究表明,在茯磚茶發花過程中大量繁殖的優勢菌——冠突散囊菌(即金花),利用茶體內的各種基質進行物質代謝轉化。

在完成自身發育生長的同時,分泌了數種胞外酶,催化茶葉內多種物質進行氧化、降解、聚合或轉化。

這些轉化或代謝的產物,與茯磚茶內豐富的金花一起,共同構成了茯磚茶特有的色香味。

坊間傳說的茯磚茶「菌花香」,來源即在此處了。

至於茯磚特有的甜醇滋味,也要歸功於金花所帶來的複雜變化。

下次再發現手頭的茯磚茶長金花,可不要再當發霉茶了呀。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化黑茶「三磚三尖一花捲」中,理論上只有茯磚會自然發出金花。

現如今有些茶商主打健康牌,又炒作出了「金花千兩」、「金花百兩」、「金花黑磚」等茶。

更有甚者,竟然還發明出了「金花白茶」……

自然生長出的金花,總覺美麗可人。

人工炒作出的金花,難免矯揉造作。

之後會不會還有金花紅茶甚至金花綠茶呢?

拭目以待。

安化與涇陽

除去金花,產地也是茯磚茶的一個熱議話題。

如今市場上的茯磚,還可分為湖南安化與陝西涇陽兩個產地。

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這還要從一段往事講起。

自湖南安化茶被官方認可後,就以「陝引」和「甘引」的形式運銷西北。當時經營安化黑茶生意的商人,很多都出自晉、陝、甘等地。

他們在湖南安化收購黑毛茶,運往陝西涇陽築成茯磚。所以,茯磚長期以來都保持著「安化茶涇陽築」的歷史。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黑茶中並不少見。

像雲南普洱,當年也是將青毛茶運至廣州潤水後壓餅。而廣西六堡茶,也有一部分是將毛茶運至香港裝簍後再出售馬來西亞。

黑茶,其實是原產地、轉運地與消費地三處互動的產物。

茯磚茶,從涇陽壓磚轉為安化自製,這其中經歷了不少曲折。

筆者收藏有一份上世紀六十年代盛傳毅撰寫的《茯茶史話》。文中就詳細了記錄了安化自製茯磚的這一歷史。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交通運輸不便。安化黑毛茶運到西北,就成了大問題。1939年,有人想在安化試製茯磚茶,但並未發花成功。

安化第一次自築茯磚,以失敗告終。

茯磚在西北深受好評,因此陝西茶商根本不想讓安化本地染指壓製環節。於是乎散布謠言,說茯磚壓製時需要往裡面「添加藥粉」以助發花。

安化當地人不掌握「秘方」,根本不可能自製茯磚。

隨後,西北茶商又提出「缺三門」的理論:

第一,涇陽的氣候不生雜菌,在湖南發花就會霉變。

第二,涇陽的水會發花,湖南的水不能發花。

第三,涇陽的工藝有祖傳秘法,別人不得要領。

說的神乎其神,安化當地製茶人也就信以為真。安化自製茯磚的嘗試,被迫中止。

結果在1951年,西北市場上陝商加工的茯磚竟然發生了霉變。這一事件,引起了北京中國茶業公司的高度關注。

當時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合作,從科學的角度去分析茯磚發花的原理。

同時,召集了中南區、西北區、湖南省等有關技術人員到京作試驗。也真的從陝西涇陽取水運京,作比照試驗。

結果,「非涇水不行」的謠言不攻自破。只要嚴守衛生關,遵循科學原理,甭說湖南的水,就是北京的水也照樣能製茶。

自解放初期開始,安化黑茶不再運往涇陽壓製,而是就地自製茯磚。

涇陽茯磚的歷史,自那時起告一段落。直至近些年才又逐步恢復生產,這便有了大家在市場上見到的陝西茯磚茶。

如今茯磚發花工藝,仍然是安化製茶工藝中的精髓與核心。

毛料篩分、整理、拚配之後,先汽蒸渥堆再稱茶蒸壓。隨後,便要進入烘房進行乾燥發花。

乾燥發花,是茯磚加工茶的特有工序和關鍵環節。時間少則20天,多則一個月。溫濕度的控制,是發花成功與否的關鍵。

進入乾燥發花環節的茯磚,猶如閉關坐禪的僧人。修行期間,切莫為外人打擾。

因此,茯磚的烘房也是每一個茶廠的禁地,一律謝絕參觀。製茶是大事,絲毫馬虎不得!

當年被西北茶商神秘化的茯磚工藝,如今已被現代製茶科學完全解密。

但若非說茯磚製作還有秘方的話,想必,就是這百年不變的匠心吧?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多聊茶(ID:duoliaocha)


▼→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


- 吃喝玩樂大搜索 -

ID:chwl87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