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條重磅定論!中央通過資管業務指導意見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原標題:多條重磅定論!中央給深化金融改革定調,通過資管業務指導意見,設立金融法院…

  來源:券商中國  

  今天資本市場的最重磅消息,當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就在今天(3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亮出多個重磅資訊!多項改革舉措再進一步,包括審議通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規則、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三大自貿區的改革開放方案、推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構內設機構改革等內容,體現了改革的急迫性和關鍵性。

  特別是通過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讓市場普遍預期關係金融行業資管業務的新規則即將落地。

  敲黑板劃重點,我們來看看這一重磅會議上都釋放了哪些關鍵資訊:

  1、推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構內設機構改革,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國家監察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2、設立上海金融法院,完善金融審判體系,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發揮人民法院的職能作用,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

  3、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多邊機制和平台為重點,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統籌發揮好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參與國際巨集觀經濟政策協調新機制。 

  4、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

  5、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要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巨集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太空,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

  6、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要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監管短板,明確企業投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強化股東資質、股權結構、投資資金、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加強實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

  7、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建立健全同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同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

  8、統籌安排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和各領域改革,既要通過機構改革推進各領域改革,又要在深化各領域改革中優化機構職責配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涉及一批改革任務和分工的調整,要把同機構改革相關聯的改革事項理清楚,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責任明確、協同推進。 

  “長官小組改為委員會”後的首次會議

  今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是“長官小組改為委員會”以來召開的首次會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長官小組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前身。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長官小組改為委員會,是健全黨對重大工作長官體制機制的一項重要舉措。要完善科學長官和決策、有效管理和執行的體制機制,加強戰略研究、統籌規劃、綜合協調、整體推進,加強對地方和部門工作的指導。各級黨委要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長官,強化組織協調能力,確保黨中央改革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回顧過往,十八屆中央先後召開38次中央深改長官小組會議,審議通過365個重要改革檔案,確定357個重點改革任務,頒布1500多項改革舉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改革任務絕大多數已經完成,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為繼續深化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和有利條件。

  目前,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全面啟動,標誌著全面深化改革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改革將進一步觸及深層次利益格局的調整和制度體系的變革,改革的複雜性、敏感性、艱巨性更加突出,要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深化改革統籌長官,緊密結合深化機構改革推動改革工作。

  改革涉及面廣密度大

  從研究問題到制定方案、從謀劃設計到協調推動,此次會議涉及的改革面很廣,不僅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工作規則、關於設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方案、廣東天津福建三大自貿區改革開放方案,還就市場關注的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有所涉及。

  會議強調,設立上海金融法院,目的是完善金融審判體系,營造良好金融法治環境。要圍繞金融工作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的任務,發揮人民法院的職能作用,對金融案件實行集中管轄,推進金融審判體制機制改革,提高金融審判專業化水準,建立公正、高效、權威的金融審判體系。 

  並指出,要把積極參與國際巨集觀經濟政策協調作為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的重要抓手,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有所貢獻,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以多邊機制和平台為重點,運用好財政、貨幣、結構性改革等政策工具,統籌發揮好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力量,逐步形成參與國際巨集觀經濟政策協調新機制。 進一步深化廣東、天津、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要認真總結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經驗,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對照國際先進規則,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防控風險為底線,擴大開放領域,提升政府治理水準,加強改革系統集成,力爭取得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 

  在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會議指出要立足整個資產管理行業,堅持巨集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相結合,按照資產管理產品的類型統一監管標準,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最大程度消除監管套利太空,促進資產管理業務規範發展。 

  在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方面,會議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監管短板,明確企業投資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強化股東資質、股權結構、投資資金、公司治理和關聯交易監管,加強實業與金融業的風險隔離,防範風險跨機構跨業態傳遞。 

  會議還提到,要改革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建立健全同勞動力市場基本適應、同國有企業經濟效益和勞動生產率掛鉤的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充分調動國有企業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轉變和優化職責是關鍵。要在改職責上出硬招,不光是改頭換面,還要脫胎換骨,切實解決多頭分散、條塊分割、下改上不改、上推下不動的問題,確保黨中央令行禁止。要在巨集觀管理、市場監管、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退役軍人服務、移民管理服務、綜合執法等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領域,重點攻堅、抓好落實。各地區各部門要主動對表、積極作為,結合機構改革,加快內部職責和業務整合。 

  市場早已著手應對資管新規落地,過渡期或延長

  對金融圈的從業者來說,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的首次會議中,最重磅的消息莫過於審議通過了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這就意味著,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在經歷了過去數月的征求意見階段後,將於近期正式落地。按照每逢大招“周五見”的政策發布習慣,不排除本周五正式發布的可能性。

  更為有趣的是,市場似乎也嗅到了資管新規將要落地的“氣息”,儘管近日各家銀行發布的2017年業績都表現不俗,但本周以來銀行股仍出現大幅下跌。

  券商中國記者從接近監管部門人士了解到,此前監管部門收到了來自市場超2000多條的關於資管新規的修改意見,綜合各方觀點和意見後,資管新規中設定的新老劃斷“過渡期”可能會延長。

  此前征求意見稿設定的過渡期至2019年6月30日。過渡期內,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不符合本意見規定的資管產品的淨認購規模,即發行新產品應符合資管新規;過渡期後,金融機構的資管產品按照資管新規進行全面規範。

  除了過渡期外,市場對征求意見稿異議最大的兩點還包括打破剛兌實現淨值化管理,以及非標期限不得錯配,這也是過去資管行業大發展中最大的兩塊“奶酪”。不過,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與這兩方面相關的規定不會有太大變動。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兩會”期間曾表示,關於規範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在2017年11月份已經向社會公開征求了意見。我們也收集了很多的意見,會同相關部門對這些意見進行了認真的研究,並且也合理的進行吸收。在考慮這個規則的時候,我們會考慮到怎麽化解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所隱藏的風險,以及對這個政策頒布對金融市場的影響,我們會在這之間尋找一個很好的平衡。

  多位資管從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透露,從征求意見稿公布到正式版本落地,中間也有將近5個月的時間,市場已經充分消化了資管新規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自征求意見稿發布後,各家機構就開始著手行動,按照征求意見稿中的要求調整自身資管業務。

  “自去年發布資管新規征求意見稿後,我們就基本不再新做非標業務了,理財業務都參照征求意見稿中的要求來做。我們的看法是,征求意見稿的要求通常比正式檔案嚴苛,所以比照著更嚴格的標準來操作,總歸更安全。”西南地區一國有大行高管稱。

  工行行長谷澍在27日舉行的業績發布會上也表示,作為同業中資管規模最大的機構,資管新規頒布後,工行不會受到大的衝擊,工行現在已經在幾個方面做好了準備:

  第一在產品方面,也就是資金來源端,工行已經在打造淨值型的產品體系,並逐步按照資管新規要求,實現產品的淨值化。

  第二在投資端,工行在不斷地做好非標轉標的研究,像資管新規所要求的資產投資標準化,工行在不斷地尋找更多的標準化投資產品。

  第三在風險控制方面,工行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不斷地簡化產品體系,減少嵌套,增強產品的穿透性。

責任編輯:何凱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