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話未來的創業者,你可以像這樣刻意練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鈦媒體注:源碼資本合夥人黃雲剛最近回到母校浙江大學,與學弟學妹們首次分享了他近10年的投資心得。這次分享主題為:對話未來的創業者。

黃雲剛於2017年加入源碼資本,他是企業戰略、組織架構、人才招聘、市場規劃和公司融資等方面的資深專家,擁有十年豐富投資經驗,曾任經緯中國董事總經理。

他認為,不管就業還是創業,選擇很重要。你可以選擇做Small Business,也可以去創辦一個Startup,未來長成參天大樹,還講述了他心中最好的行業選擇和最好的投資選擇。

本文為黃雲剛演講原文,由源碼資本整理,略經鈦媒體編輯:

一、 始於“求是”

2009年,我開始接觸互聯網和投資行業,到現在差不多10年時間。那時候大家比較多使用的手機還是諾基亞E63和N95之類的。

我畢業開始做投資,那時候創業者問我是哪年畢業的,我都不好意思說,怕人覺得我年輕。今天很多創業者問我這個問題,還是不好意思說,怕人覺得我太老。現在互聯網創業者們都是90後、95後,越來越年輕。

為什麽今天要分享“對話未來的創業者”,想象一下,未來五年、十年,你們有可能會走上創業這條路,有可能加入創業公司。五年十年過後,如果我們“穿越”回到今天,今天的你如何做決策、怎樣規劃、認知創業,我可能會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啟發。

當年我去聽校園宣講時,沒有一個VC會來做宣講,因為當時VC是一個非常小眾的行業。

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大發展也帶來了VC行業大發展,從20年多年前第一家VC進入中國,經過2005年到2008年VC機構的大量創立和繁榮發展,過去十年更是大發展時期,現在VC已經是支撐中國創業市場的支柱力量。

大家知道2004、2005年新浪、搜狐、網易市值大概多少?再看下現在的BAT、美團點評、字節跳動,互聯網不僅僅在市值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深刻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和價值。

整個中國新經濟、資訊科技行業、投資行業異常繁榮。在座大家可能沒有經歷過“百團大戰”那個時期,那段歷史非常精彩、波瀾壯闊,大家可以了解一下,能幫助你更深刻理解中國互聯網格局的變遷。

二、怎樣投出下一個快的計程車?

浙大的校訓是“求是”,我讀書時其實對“求是”兩個字沒有那麽深刻。

2008年畢業從管理學院畢業,畢業之後開始做投資,慢慢覺得“求是”兩個字,尤其在做價值投資時,在發現優秀創業者時,越來越體會到“求是”的精神和“思維方式”有多麽重要。

你會發現優秀的創業者都具備“求真務實”,能夠穿透本質看到商業底層邏輯的能力。

我從2013年投了計程車(快的計程車),然後又看了很多被互聯網改造的行業或者公司。

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其實門戶網站、手機遊戲、電子商務、計程車軟體、外賣平台、金融支付、知識付費等演進是有時間軸的。

一開始是門戶資訊,然後是遊戲,電商繁榮發展,2013年計程車軟體出現,2014年開始普及。外賣平台大規模的補貼和真正大發展是2014、2015年,互聯網金融是2014、2015、2016年。

它的演進路線總體上是由簡單到複雜。從非常簡單的行業,從高頻到低頻的,從簡單的決策到複雜的決策。比如你就看個資訊,很容易,不需要做太多改造。但如果要做外賣,其實需要滲透到餐飲商家,影響一個產業鏈。

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深入去研究其發展規律。

二級市場裡有很多金牌分析師,比如能源行業、汽車行業等。但互聯網行業很難找到很厲害的分析師,因為它發展太快、變化太多,每三個月、半年、一年變化都非常大。

因此,我們需要作為用戶去感受它的產品,體驗服務流程,摸清底層邏輯,搞明白商業模式,在沒有前人可借鑒的情況下,深度思考和研究能力就極為重要。

畢業之後我去了北京,在北京待了不長時間,很快就到上海。那時候經常坐高鐵,從上海到杭州,來杭州看項目見創業者。有時候走到校園裡,甚至有時候約項目的會會約到浙大紫金港或者玉泉。

當時投了很多,快的計程車的創始團隊中也有不少浙大校友。可以說我是當時坐高鐵最多的投資人,也可以說是“投浙大創業者最多的投資人”。

與創業者“共情”是說,要從內心知道其實創業是很苦的事情。大家沒有經歷過,創業起起伏伏,有高峰有谷底,高峰的時候很容易膨脹。我開始變得優秀時自我感覺良好,膨脹時就會犯錯誤,作為投資人要在他膨脹時提醒他,不要太自嗨了,還差得遠。

當創業者遇到困難、谷底的時候,我希望他抓起電話第一個不是打給他老婆,不是打給合夥人,而是打給我。

今天下午,我在來之前還見了一個創業者。他創業一年多,很辛苦,做著做著就發現這個行業很難做,競爭對手很強,他覺得很困難,可能發現做不下去了。

他沒法和合夥人說,因為他是CEO,不能說這個項目做不下去了,那樣團隊可能心就散了。他一邊需要在合夥人,在員工面前表現出公司沒有大問題,一邊還在想方法去解決問題。他選擇跟我說,我會聽他谷底中的傾訴,在谷底中幫助他。“最懂創業者的投資人”是別人貼給我的,也是我一直追求的標簽。

無論晚上幾點,一個電話打過來,和創業者一起並肩戰鬥,這是我比較喜歡的狀態。

三、做Small Business 還是 Startup

無論是你畢業之後就業,還是畢業之後創業,選擇都是非常重要的。選擇什麽樣的市場,代表你有多大機會。

這是我們經常會給大家看的一張圖,源碼資本創始合夥人曹毅總結的三橫九縱投資地圖。

可以看到這張圖中縱軸的媒體、娛樂、通信、零售、出行、餐飲,各個行業已經發生改變。比如今天教育行業有各種各樣新公司出來,新的供給也出現了。“互聯網+”、“智能+”、“全球+”對這些行業都在進行深刻的改變,並且產生了新的產品與服務業態。每一個格子都是一個市場。

紅色的區域,例如門戶、搜索、社交、電商,這其實是非常紅海的行業,前面巨頭已經存在了,而且不停的壯大,是否有新興公司機會,可能會難度比較大。

總體來說,我們在投資框架上面相信,資訊科技會在各個行業裡發生改變。改變裡時間有先有後,改變的速度有快有慢,而且不同的格子裡所創造的個體公司也會有大有小。

樓下的包子鋪也是一個Business,但是否是你要選擇的市場,可以想一下。

2015年2月時,快的計程車和滴滴合並了,一方面我有些沮喪,甚至有些難過,但合並之後少了互相消耗,專注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也算是有欣慰感。

後來有次跟COO聊天,說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他說,其實我們是用了別人200%的努力,拿到了別人2000%的回報。為什麽?不是因為我們優秀,是因為我們選擇的路線是一條快車道。

你們該如何做選擇?

最好的行業選擇和最好的投資選擇,有三點:

第一,創造真實價值。

很多CEO去創業時,他的選擇,他所在的行業可能沒有需求,經常只是想象出來的需求。

怎麽樣看是不是有真實需求,其實是挺難的一件事情。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挺有需求的,實際上這個需求是非常個別,完全是異類,不屬於大眾的需求。

比如你去問一個用戶,在抖音沒有出來之前,如果給你一個產品叫抖音,你會不會感興趣,大家肯定會說不感興趣。在計程車軟體出來之前,我記得當時已經出來了,我去做調研時,問用戶有個軟體可以叫車,你會不會用,他說不會,為什麽要用軟體叫車呢。

這個需求有可能很大,沒有開發出來,有可能是沒有的需求。真實的需求,這是很重要的,誰來創造真實的價值。

第二,持久價值。

除了真實之外還要持久,這個需求是不是真實存在,是不是真實長期存在,並且企業是否可持續的提供,其“成本結構”是否成立。

比如補貼來的那些用戶,他的需求可能不是存在的。比如計程車,有些人平常不計程車,因為補貼13塊起步價,他就計程車了。能不能持續補貼呢,顯然補貼來的這個需求不是真實存在。

本身這個事情也不可持續,你怎麽能不停花錢去創造,滿足虛幻的需求,大量補貼也是不對。公司商業模型能不能長期支撐,持續提供優質服務,這個持久是很重要的,是不是可持續。

第三,創造持久真實巨集大的價值。

很多企業解決問題是小問題,VC要去關注的是解決大問題,要非常大的改變。從基礎去改變大市場變化,連在一起就是創造持久真實巨集大的價值,投資、創業最好去選擇這三點都符合的,有能力持續的提供優質、真實的服務。

市場大和小也是會被低估的,有些創業者有時候會低估自己的市場,有時候會高估。

原來我做投資最早時候很相信創業者判斷,他過來講一個市場,我相信他在行業裡做了那麽久,做了那麽多功課,總要聽他的。後來發現不是,比如投計程車市場,大家認為這是10億美金生意(計程車),後來發現不是,是百億美金還是千億美金,當時也不知道。經常被低估和高估會有轉化的,計程車叫車市場延伸到專車叫車市場,這就是變大的事情。

有些創業者也會把一個小事情講成一個大事情,比如O2O比較熱的時候,他做在線洗車,做的是兆汽車後市場。我問做修車嗎?不做,那怎麽能說兆市場呢,洗車市場可能就是幾百億,為什麽說兆市場呢。當然確實是汽車後市場,但做的只是洗車這一個環節。

對創業者來說,不是每個企業都要選擇做大,有些行業做不出大公司,有些模式也做不出大公司。馬雲也說過一句話,有些時候做到小做到美其實可以了。

關鍵是既能看到市場與行業的太空,又能內觀自己。在做不大的生意裡拚命融資,日漸焦慮痛苦,不如好好經營一個小而美的生意。大小沒有對錯,都是冷靜理智思考之後的選擇。

市場大和小,我們還要去分辨。

什麽樣的企業能夠做大?

幾個效應:網絡效應、規模效應和品牌效應。

如果一個企業用的人越來越多,它的網絡越來越強,比如說社交網絡、電商網絡、物流網絡,非常典型的網絡,強者愈強,對個體公司聚集度有更大的幫助。

有些事情可以做大,有些事情可以做小,你不用變很大。開個包子鋪,這種還是需要。它是一個獨特的東西,就會有立足之地。

大家未來五年、十年要去創業,哪怕去選擇加入公司,也要看看符不符合這個標準,什麽樣企業可以做大,什麽行業是朝陽行業,去看一看。

四、成功需要刻意練習

失敗創業者各有各的失敗,成功的創業者都有共同點。

我認為優秀的CEO都有這麽幾個特點:長遠思考、求真開放、注重執行。

求真開放,有些人是聽不進意見的,你說他不好,憑什麽不好,他馬上開始抵觸反抗申辯,而不是認真思考別人提的問題到底是不是有價值,是不是有意義。

很多人會在一定階段膨脹,爬了一座小山就嗨了。事實上有行業原因,有團隊原因,有運氣。是不是真的認知到自己在這裡佔了多大比例,很多人開始膨脹。膨脹之後就開始虛榮,虛榮之後團隊、別人不敢提負面影響,就開始拍你馬屁,越來越看不到問題,那就很容易出問題。

長遠思考也是一樣的,現在為什麽大家要去講延遲滿足,要去定更多目標呢,因為很多人到了一定階段,就容易比較短視了,就會為了中期和短期目標做一些長期有害的事情。

怎麽樣把長遠的目標定出來,更長遠去思考。如果你剛畢業,目標是在北京五環內買套房子,或者在杭州西湖區買套房子,有可能你人生路線就完全不一樣。

長遠的思考,更加開放靈活調整自己,沒有邊界的提升認知,再加上更好的執行力,這是我們認為最好的創業者應該具備的。

如果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我們有機會能夠讓判斷力變得好。

第一,永遠保持好奇心,但光有好奇心還不夠,我總結一句話,好奇的想知道,但勤奮的找答案。

怎麽一步步找到這種感覺,很簡單,就是一些小的問題。

比如今天從杭州開車到上海,開車時就在想為什麽高速公路和高鐵造得那麽近,為什麽不離得很遠?為什麽高速公路旁邊廣告牌那麽多,廣告牌到底值不值錢?有段時間發現廣告牌上廣告特別多,有段時間廣告牌上廣告減少了。這都是什麽廣告,酒類廣告、保健品廣告、紡織品廣告,我會很好奇,這些行業哪些需要打廣告,哪些不打廣告,或者不在這裡打廣告的。

我就琢磨一些事情,有些花2小時,有些簡單的5分鐘想清楚了。有些事情要三五天,三五個月的想清楚。還有一個問題更大的,三五年都想不清楚。我會有一個習慣,這個事情印在腦子裡,一直想。想不清楚就塞回去,繼續做事情。

每次資訊攝入,每次思維加工對我自己來說都是一個收獲,都是一個成長,這個成長的場景是要自己創造的。每天生活當中,工作當中有很多場景,需要自我訓練,不需要別人創造場景。

第二,不要簡單地出結論,多想一想。

比如那時候我們看計程車,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不投,問題那麽多。比如用軟體叫車還不如在路邊等,叫車他過來可能5公里,半小時,路邊等可能15分鐘就叫到了。如果車越多,密度越大,是不是也不用等30分鐘,這是非常容易解決的問題,很多人不這麽想。

很多人想司機不會用計程車軟體,為什麽不會用,因為耗流量。耗什麽流量,如果你用這個軟體能一個月多賺2千塊錢,流量200塊錢也可以。

訪談司機問用計程車軟體嗎,司機說不用,耗流量。問他如果補貼用不用,他說用。又問如果收費用不用?還收費?補貼都不用!司機真是這麽回答。我又問他一句,如果給你一個蕭山機場的訂單,找你收10塊錢,他想想,用的,10塊錢可以。

怎麽樣去問問題,很有意思。給他蕭山機場的訂單,從這裡過去一百多塊,收十塊他肯定願意。怎麽認知這個事情,多用第二層次思維是很重要的,反覆去想一些東西,解決一些疑問。

第三,指出問題容易,解決問題很難,做投資更是這樣。

你要否決一個項目很容易,太多問題了,創業公司的團隊、商業模式、市場選擇、競爭、融資等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有什麽樣一點能夠讓你認定說這個事情一定能成,那個篤定是很艱難的。就和創業者自己往前走的時候,那種孤獨堅決是一樣的。

做投資,情緒也可能會影響決策,跟做一級市場投資也是這樣,情緒會極大影響你的決策。

著眼長期,做好短期。《孫子兵法》有一個篇章講怎麽打仗的:“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會打仗的人通常歷史沒有記載,因為他太會打仗了,都是十萬大軍開過去碾壓式的,一點不精彩。做投資也是這樣,扎扎實實做工作、穩步推進,到那個階段水到渠成。

《孫子兵法》裡曹操批注“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我們做事情時也是一樣。集中優勢殲滅敵人,這是好的戰術,不應該去打特別險戰的。

投資要賺回報,但同時也要比較純粹,不應該盯著錢做事情。

我們不應該去問創業者,這個商業模式怎麽賺錢,在第一天開始不應該問這個問題。很多傳統投資人都會問這個怎麽賺錢,互聯網通常是免費+增值模式,開始不賺錢,只要為用戶創造價值之後都是能掙錢的,已經被很多公司摸索出來了。

比如說騰訊,比如說計程車,開始都不賺錢,後來都賺大錢。核心是創造價值,它的商業模式構建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功夫在詩外,唯物也唯心。

創業是否需要一定高管工作經驗的積累?

創業過程中,很多人說最好是投重複創業者,高管創業才是投資的方向。

但是祖克柏沒有創過業,他第一次創業做Facebook,是學生創業做到今天的狀態,而且他對管理也是非常懂。張一鳴以前也沒有管過幾萬人,字節跳動現在管理得非常好。

經驗這東西重不重要?重要。但其實最終還是人最重要。

互聯網行業是日新月異,每隔一個月變化都很大,如果還用經驗去看則完全不行。你看一些谘詢的東西是有幫助的,但是不是做了谘詢,就一定能做好投資?

不一定。行業裡也有很多人畢業就做投資,我見過一做就是15、20年的人,做得非常好。總的來說,還是要不斷打磨,刻意訓練。越是刻意訓練自己,你的思維方式就發生變化了。

除了已創造的場景之外,還要用力思考。我也和同事經常去見項目、聊天。聊完之後,每次我們去複盤過去幾個月見的CEO,CEO當時什麽狀態,做的業務什麽狀態,現在有沒有轉型,轉型過程中有沒有問題,這些東西我都記得,有的人都不記得了。

為什麽不記得了呢,我就感覺現在很多人容易斷片,今天周一到周五狀態特別好,很投入,工作很積極,結果也很好。周六好像放飛了,有點像初中時,讀小學時,好像放了暑假回來ABCD不知道怎麽寫了。

記性好,是因為一遍遍在複盤,一遍遍在思考。印象刻骨銘心的話,刻意訓練的話,它就會在腦子裡產生烙印。正確思維方式,不斷創造這個場景,自我創造,然後去迭代,和經驗沒有關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