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第581期】

用中醫改變生活

今日練習

賴某,男,56歲。

感冒發熱1周,經用西藥治療熱退。近3天左腹刺痛、腹脹,時輕時重,服用阿托品(具體用量不詳)痛緩不明顯,伴見頭微痛、汗出、惡風,大便3日未行,左腹按之痛,舌苔白根膩,脈沉弦細、左尺弦滑。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原醫案

陳某,男,31歲,2007年3月15日初診。腰酸困2個月余。由於長期伏案坐立工作,患者兩月前開始出現腰酸困、乏力等癥狀,西醫診斷為「腰肌勞損」,未予治療,建議多活動,做理療。無奈找中醫診治,他醫認為是「腎虛」,與金匱腎氣丸,服用兩月仍無效,而找余診治。

現症見:口、唇、鼻乾,不欲飲水,汗出多,活動後尤甚,腰酸困、乏力,晨起刷牙時覺酸困加重,食納可,二便調,眠安,舌質淡,舌體浮胖水滑,齒痕明顯,舌苔薄白,脈沉細。

處方:桂枝10g,茯苓12g,豬苓15g,澤瀉15g,蒼朮10g,乾薑6g,車前子(包) 15g,炙甘草6g ,3劑,水煎服。

患者服用上方3劑後,腰酸困明顯減輕,口乾、唇乾、鼻乾好轉,又繼服3劑,諸症痊癒。

按語

汗出多、活動後尤甚,當責為營衛不和之表證。脈沉細,苔薄白,舌體浮胖水滑有齒痕,口乾、唇乾、鼻乾,不欲飲水,當為水飲內停證。

辨證為營衛不和、水飲內停之表裡同病,而患者的腰酸睏乏力則是該病機的一個癥狀而已。治療當調和營衛,溫化水飲,首選表裡雙解的五苓散。因患者腰酸睏乏力明顯,又加乾薑一味,合腎著湯之意,又加車前子以增強利水飲之功。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2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考》:茯苓、豬苓、澤瀉、白朮,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

《古今名醫方論》引趙羽皇: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也。方用白朮以培土,土旺而陰水有製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調水道也;桂味辛熱,且達下焦,味辛則能化氣,性熱專主流通,州都溫暖,寒水自行;再以澤瀉、豬苓之淡滲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醫方集解》: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為君;澤瀉甘鹹,入腎、膀胱,同利水道為臣;益土所以製水,故以白朮苦溫健脾去濕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熱為使,熱因熱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氣,使濕熱之邪皆從小水而出也。

《傷寒六經辨證治法》:蓋多服暖水,猶服桂枝湯啜稀熱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營衛之氣,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氣盛則溺汗俱出,經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END——

推薦閱讀

點擊「閱讀原文」29元體驗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