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模擬練習-每日一案(第803期)

鄭某,胃脘痛。醫治之,痛不減,反增大便秘結,胸中滿悶不舒,懊憹欲吐,輾轉難臥,食少神疲,歷七八日。脈沉弦而滑,舌黃膩而濁。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五苓散加味(註:答案非唯一,僅供參考)

徐××,女,48歲,工人。病者經常小便頻急,尿量少,少腹墜脹,小便常規檢查正常,診斷為尿道感染。用西藥PP粉外洗,皮膚乾,內服氟呱酸,能控制癥狀,不能治本,

反覆發作。就診時尿意頻數,白天每2~3小時一次,甚至不足1小時一次,夜間3~4次,尿量少,尿道輕微刺激感,少腹墜脹,口不渴,大便正常,舌苔白潤而滑,脈緩有力。

辨證:膀胱氣化不利

治則:化氣利水

方葯:五苓散加味

白朮10g,澤瀉10g,豬苓10g,桂枝10g,茯苓15g,白茅根20g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服上藥5劑後,尿頻消失,尿量增加,少腹墜脹感明顯減輕,口和舌潤,脈緩有力。囑再服5劑,癥狀消失,一切正常,臨床痊癒。隨訪半年,未複發病。(陳瑞春.傷寒實踐論.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原文複習

《傷寒論》第71條: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2條:發汗已,脈浮數,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73條: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傷寒論》第74條: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156條: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傷寒論》第386條: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各家論述

《醫方考》:茯苓、豬苓、澤瀉、白朮,雖有或潤或燥之殊,然其為淡則一也,故均足以利水。桂性辛熱,辛熱則能化氣。

《古今名醫方論》引趙羽皇:五苓散一方,為行膀胱之水而設,亦為逐內外水飲之首劑也。方用白朮以培土,土旺而陰水有製也;茯苓以益金,金清而通調水道也;桂味辛熱,且達下焦,味辛則能化氣,性熱專主流通,州都溫暖,寒水自行;再以澤瀉、豬苓之淡滲者佐之,禹功可奏矣。

《醫方集解》:二苓甘淡,入肺而通膀胱為君;澤瀉甘鹹,入腎、膀胱,同利水道為臣;益土所以製水,故以白朮苦溫健脾去濕為佐;膀胱者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故以肉桂辛熱為使,熱因熱用,引入膀胱以化其氣,使濕熱之邪皆從小水而出也。 4.《傷寒六經辨證治法》:蓋多服暖水,猶服桂枝湯啜稀熱粥之法,但啜粥以助胃中營衛之氣,而暖水乃助膀胱水府之津,俾膀胱氣盛則溺汗俱出,經腑同解,至妙之法,可不用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