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汗證並非都需補氣陰

??最近一位同事問我,她說:「五苓散治盜汗是否有效?」將處方通過微信發給我,並問有何道理。處方如下:桂枝12克,赤芍12克,生白朮15克,茯苓15克,澤瀉9克,豬苓9克,煆龍骨30克,煆牡蠣30克,炙甘草3克。顆粒劑,水沖服,每日1劑,早晚分服。

??回答當然是肯定的。盜汗是臨證常見病證之一,歷代醫家多從虛證論治,而且多責之於陰虛。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汗》中曰:「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外;陰虛盜汗,治當補陰以營內。」他指出自汗重在補氣,盜汗重在補陰。但臨床使用諸如當歸六黃湯等方劑治療,有時效果尚可,有時不佳,有時癥狀緩解較慢,甚至無效。筆者認為,此時可考慮通過利小便來止汗,如運用五苓散加味治療汗證。

??《醫碥·汗》雲:「汗者,水也,腎之所主也,內藏則為水液,上升則為津,下降則為尿,外泄則為汗。」正如《黃帝內經》所言,人體正常水液經脾、肺、三焦而發於皮毛乃成為汗,通過三焦水道下輸於膀胱的水液,則通過腎與膀胱的氣化作用排泄於外而為尿。《傷寒論》說:「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小便不利」(71條);「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73條)。說明表邪與水汽凝結於內,水氣不能上輸滋潤口舌,故渴欲飲水;若水氣不能下輸膀胱而排出,則小便不利;水熱熏蒸肌膚,則汗出。這更加說明五苓散為調節水液代謝的主方。盜汗、自汗均為水液代謝異常所致,故臨床可以同治。

??五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桂枝)通過化氣、行水、利尿來治療小便不利,而汗為心之液,小便多則汗自然少,從而治療汗證。方中桂枝、芍藥等為桂枝湯主葯,正如《傷寒論》說:「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13條)加煆龍骨和牡蠣均可收斂止汗,自然五苓散治療汗證有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