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養老目標基金或延遲開售 基金經理們怕什麽?

  養老目標基金經理們怕什麽?

  養老運作如何能不忘初心、保持初衷,是對社會、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人的共同考驗。

  黃慧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首批14隻養老目標基金或延遲開售。界面新聞從業內獲悉,此事主要跟養老目標基金銷售的“適當性”有關。

  據了解,由於監管明確基金管理人應當對養老目標基金編寫專門的風險揭示書,要求投資人以書面或電子形式簽名確認其了解產品特徵,目前業內仍在摸索怎麽簽訂不同版本的風險揭示書。

  此外,上限FOF模塊、調整系統也成為近期基金公司的主要工作。深圳一家獲批基金公司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不算延遲開售,屬於正常排期。系統更新還需要一些時間,快的話兩周可以完成。

  華南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認為,考慮到目前的市場環境,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並不那麽“急迫”。這也再次印證了基金圈的那句老話“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

  此次養老目標基金在2800點下獲批,發行環境之艱難自不必說。投資者更關心的是,未來會好做嗎?能賺錢嗎?養老目標基金可能遇到什麽問題?我們來聽聽各位養老投資團隊核心人員怎麽說。

  “養老目標基金如果被理解成不會虧就完蛋了。”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養老投資團隊參與者坦言壓力很大,他同時也是一名基金經理。“有點害怕,做不好會被撤。”

  他說起首批FOF的“杯具”。養老目標基金將以FOF形式運作,而關於首批FOF的輿論整體偏向負面,開了一個不算好的頭。“囤貨幣基金的FOF被大量贖回,權益高了的基金經理都離職了。”

  輿論給基金經理們帶來了一些壓力,但他們並不認可輿論觀點。在上海一家已獲批公司的擬任基金經理眼裡,投資是盈虧同源的遊戲,如果想要有向上的想象太空,那暫時性的浮虧都是符合邏輯的。“這涉及到評價標準問題,如果是以銀行理財或者貨幣基金作為業績基準的話,它們是不理想的。但如果是從權益類的維度來看,目前的微虧可控狀態恰恰體現了FOF的資產配置性。拉長時間來看,隨著市場的反彈,不一定會很差。”

  但選擇贖回的投資者們顯然沒有了等待的耐心。業內的共識是,之所以出現“基金賺錢而基民不賺錢”的現象,主要原因系投資者快進快出、追漲殺跌的交易行為。

  為了改善短線交易帶來的問題,養老目標基金設計了一年到五年不等的滾動封閉運作期。也就是說,投資者對養老目標基金的最短持有時間至少是一年。不過,一些受訪基金經理認為,雖然它比一般的基金持有期長一些,但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持有期限偏短的問題。

  持有人的期限偏短,可能造成養老目標基金管理者不得不“長錢短投”。鵬華基金資產配置與基金投資部的FOF投資副總監焦文龍認為,這是養老目標基金面臨的最大風險。“我們一直詬病說因為這個資金性質短,所以要非常關注短期的波動。但正是因為我們的行為造成了短期波動更加劇烈,然後走向一個死局,就是所有人其實在短期波動,你根本不掙錢。”

  焦文龍說,養老資金具有長期性,必須基於長期的視角,保持穩定的配置。如果又一次陷入各種排名,輿論壓力、內部壓力下,基金經理可能為了短期搏出位而偏離長期目的,造成交易磨損,甚至損害長期利益。“就像本來運動會是希望大家都能多運動,保持健康身體,但是為了成為第一名,大家服用興奮劑,把正常人練成殘疾人。養老運作如何能不忘初心、保持初衷,是對社會、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和投資人的共同考驗。”

  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資產配置部負責人認為,做好養老目標基金最重要的是降低收益預期。養老目標基金的波動性應該比同類基金相對更小,能夠穩健地運行,遠比收益更重要。他舉例,如果是以“穩健”為目標的養老目標風險基金,那麽參照物應該是債券基金,當然收益的想象太空要比債基更大一些。

  投資方面仍然需要如履薄冰。該負責人認為,養老目標基金的投資管理難點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一是踩雷風險。FOF的運作形式可以說是“優中選優”,如果FOF踩雷,對管理者來說將承受更大壓力。根據監管規定,單隻基金投資比例的上限是20%。如果FOF頂格配置的情況下踩到雷,對FOF的影響不會小。尤其對於一些定位於偏低風險的養老目標基金來說,淨值影響會更大。

  二是流動性管理。雖然FOF比底層基金的流動性管理更簡單,但還是會在某些時點面臨衝擊。“未來如果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對單隻基金影響越來越大,基金發生大額申贖時影響到淨值,會變相對FOF投資者造成損失。”該負責人表示,目前法規的約束相對寬鬆,需要FOF管理人做好盡調工作。

  一位險資背景的基金經理則表達了對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確定性的擔心。美國的401K計劃先有減稅政策,再有目標日期基金。而我國則是先有目標日期基金,減稅政策只是在計劃中。“政策沒有落定之前,誰都不好說。”

  廣發穩健養老目標FOF的擬任基金經理陸靖昶認為,在FOF投資方面,目前國內基金主要覆蓋國內權益、固收、貨幣、少量商品,海外權益和債券相對偏少。此外,國內沒有抗通脹類的標的、商品類的基金也偏少,因此在配置策略上相比海外略有短板。他同時強調,“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多策略的管理方法來克服。”

  市場行情低迷,政策尚未落地,可以想見養老目標基金的發行並不會太容易。前述資產配置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講真心話,我並不希望這類基金發行規模很高,因為其實這是投資者對基金再認知的過程。大家對基金的認知還停留在要迅速賺錢上,這種類股票的投資邏輯如果不改變的話,那養老托付的體驗也不會很好。”

  該負責人表示,養老目標基金需要多方長期共同努力,靠投資者教育工作的普及深入、也靠產品的盈利體驗。“盈利體驗方面,我們希望盡可能每一個階段做到正收益。”

  據其介紹,目前對養老目標基金的公司內部考核還沒有定,對於這類產品應該有特殊的考核要求。接受界面新聞採訪的最後,他要求匿名,“乾我們這行,人怕出名豬怕壯,最後還是要靠業績說話。”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陶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