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轉型夭折進退兩難:後馮侖時代的萬通地產要做啥?

當這家最早成立於1993年、曾經滋養過“萬通六君子”並承載著最初的光榮與夢想、連潘石屹都在這乾過總經理的地產商,今天面臨的困境是無地開發且多年來停留在二三十億,20多年來的發展可謂躊躇不前

投資者網研究員 李斌

不管有沒有知名大佬、創始人馮侖在場,萬通地產(600246.SH)這個老牌房企的轉型之路都顯得尤其艱難。更為重要的是,今天對於主營地產業務近乎絕跡的萬通地產而言,轉型難,不轉型更難。如何走下一步?很關鍵。

同樣,以萬通為代表的中小上市房企,一方面面臨著殘酷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另一方面調控之下也急於像恆大、碧桂園那樣開拓多元化,但並不順暢。兩方面殘酷的現實壓力讓萬通地產腹背受敵。

投資者網研究員就相關問題通過郵件的形式12月18日上午發送給萬通地產董秘王煒鵬以及證券事務代表楊夢,但截至發稿前並未得到回復。同樣,12月18日、19日,萬通地產證券事務部門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01

萬通新能源夢4個半月夭折

12月16日晚間,萬通地產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終止收購星恆電源股份有限公司(星恆電源)78.284%股權,原因是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優化及後續完善措施等重要法律及商業安排達成一致。

這意味著萬通地產該筆31.7億元的收購設想,耗時超過4個半月宣告失敗。業內普遍的預期是,萬通轉型新能源之路短期夭折。

萬通地產則在公告中表示:在本次交易推進過程中,公司與交易各方未能就本次交易優化及後續完善措施等重要法律及商業安排達成一致,加之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繼續推進交易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因素。綜上考慮,公司認為本次交易無法按計劃繼續推進實施,為切實保護公司和中小股東的利益,公司決定終止本次交易相關事項。

今年7月30日,萬通地產宣布,以31.7億元從創業板公司納川股份(300198.SZ)及其他相關股東方手中收購持有的星恆電源該股份。

星恆電源成立於2003年,致力於動力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4年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主要瞄準輕型車和新能源汽車市場。2016年和2017年,星恆能源分別實現營收10.18億和14.36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1.04億和2.02億元。

幾乎在宣布收購同一時間,萬通地產該筆收購就遭到監管層問詢。上交所發出的問詢函要求,萬通地產對收購星恆電源相關事項進行補充說明,其中包括交易合規性、星恆電源估值以及財務數據等問題。

上交所重點提出兩大問題:其一、納川股份不再收購星恆電源的原因,以及星恆電源是否計劃終止向納川股份轉讓標的資產,該筆交易是否存在糾紛。

其二、由於萬通地產缺少相關行業經驗的情況,在此次交易後公司擬向星恆電源派出董事及管理團隊的情況,公司是否存在無法控制標的資產的風險。

雖然萬通很快就該筆收購細節進行了公開回復,但一開始就被監管層這樣關注的“壞消息”也引發了市場巨大關注。

02

馮侖與萬通:押注失敗後遺症

方正證券一位不願具名的投資顧問就告訴投資者報研究員,近32億元的收購,似乎標誌著萬通要全部轉型新能源行業了。因為萬通地產業務幾乎枯萎,整個公司的營收也才幾十億,這筆收購近乎於全部押注了。

萬通地產當時在問詢函中回復表示:“一方面是順應新時代交通工具環保型發展趨勢,抓住動力電池產業需求提升的發展機遇,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政策號召,另一方面布局新能源電池行業也是公司發展戰略的踐行。”

萬通曾樂觀談到,交易完成後,星恆電源將納入萬通地產合並財務報表範圍,萬通地產將增加新能源電池業務。上市公司力求將新能源電池業務培養成為另一個經營業績增長點,逐步成為地產+新能源的雙主業戰略發展格局。未來上市公司將充分發揮星恆電源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和管道優勢,加快推動公司在新能源電池領域的業務開拓,為公司長久發展提供新的盈利增長點,進一步增強核心競爭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也與方正證券投資顧問看法一致。嚴躍進告訴投資者網研究員,萬通地產這筆收購跟公司整體戰略轉型有關,失敗主要是價格沒有談攏,這將會對公司造成三大難題:

第一、 這會引起相關投資者的質疑,即後續是否還需要重啟收購,會面臨很多阻力。

第二、 此類收購反而會加大後續各類競爭者的加入,即星恆電源的項目也會引起其他同類企業的意向收購。

第三、若短期沒有很明確的收購計劃,也容易對萬通地產未來業績和股價形成利空影響。

據嚴躍進的觀察,萬通轉型側面是主營地產業務,十幾年如一日發展停滯,公司要予以反思。同時,在主營業務並不成功的情況下,希望去加速轉型,會面臨專業度等方面的極大不匹配,同時資金方面的風險把控力度也欠缺,這又會帶來一系列後遺症。

如何轉型?是繼續地產,還是轉向其他?這是萬通地產目前的兩難處境。這家從上世紀90年代就發展至今的老牌房企,曾經一度風光無限,當然,它最大的知名度是與前董事長馮侖捆綁一起。

在2011年-2015年這段時間,馮侖的理想主義與萬通地產的“立體城市”概念一度被地產圈熱議。

事實證明,不管是馮侖個人還是萬通地產本身,立體城市都沒有帶來實際效益。2014年開始,馮侖系原有高管開始陸續退出管理崗位,同時萬通地產股權開始變更為現任董事長王憶會控制的嘉華東方控股。2015年7月,馮侖失掉萬通地產實際控制權,其後全部退出。

03

無新增儲備、開工、竣工面積

今年前三季度,萬通地產實現營業收入27.99億元,同比增114.89%;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39億元,同比增200.34%。

看起來業績不錯的另一面是:前三季度,萬通地產無新增儲備、開工、竣工面積。截至9月30日,在建面積37.35萬平方米。

如果從更長的近三年,萬通2015年至今營收一直停滯在20-30億左右的區間,甚至於再拉長到2014年、2013年,也是一樣。這說明,公司在地產主營業務方面,多年來都沒有起色。

聯昌國際證券房地產研究主管鄭懷武也告訴投資者網研究員,像萬通這樣的小規模房企,多年來既錯過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機遇,又轉型方面看不到任何成效。這種進退兩難地步,逼迫公司去嘗試新能源鋰電池等,但還是不順,公司關鍵還是要想清楚未來到底要做什麽,發展房地產的話,沒有土地開工和土地面積,那怎麽可以呢?如果想全部轉型,也要想明白到底做什麽。(思維財經出品)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