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藥配伍講究「四氣五味」中藥的保存要這麼做

中藥受到不少人的青睞,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療,中藥往往是患者的首選,那麼中藥使用你了解多少呢?

中藥配伍講究「四氣五味」

中藥的配伍原則很簡單,根據中藥的藥性「四氣五味」結合病症配合使用,「四氣」指藥物的「寒涼溫熱」;「五味」指:「辛、甘、酸、苦、寒」一般藥物只有一味一性,各種藥物配合使用的時候根據君臣佐使組成方劑。

四氣是指寒涼溫熱四性。運用原則是:「治寒以熱葯,治熱以寒葯。」溫性,熱性葯如附子,肉桂,乾薑,吳茱萸等,多具有溫中散寒,助陽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寒性症;寒涼性葯如石膏,黃芩,黃連,黃柏等,多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等作用,常用於治療陽熱症。溫熱與寒涼葯同用,則多用於寒熱錯雜症。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寒、鹹五味,「辛散能行,「甘能補能和」「酸能」,澀能收,「苦能泄能燥「,」「鹹能軟能下。」運用原則是:辛味葯如麻黃,川芎,半夏等多用於外邪襲表,氣滯血瘀,痰濕等症;甘味葯如生地,鹿茸,黃芪,阿膠等多用於陰陽氣血諸虛症;酸味葯如山茱萸,五味子,烏梅,金英子,白芍等,多用於久病滑脫虛症;苦味葯如大黃,葶藶子,檳榔,莪術等多用於瘀結,痰飲,積滯,氣逆,濕阻等症;鹹味葯如芒硝,牡蠣,鱉甲,海藻,等多用於瘰瘍,癭瘤,血分瘀結,大便燥結等症。

大部份藥物隻具有一性一味,即使多味葯也是其中一味為主,絕無二重性。誠然單行是不能滿足臨床需要的,因此必須相互配伍運用。

中藥保存應分類型

上述我們了解了中藥的配伍使用,下面我們就來說說中藥的保存:

藿香等香味較大的藥材。揮髮油是許多中藥材中發揮治療作用的有效成分,一般有芳香,表現在藥材上就是能聞到明顯的香味。揮髮油易揮發,如果這些藥材的味道變淡,藥效也會減小。加熱、煎煮會加速揮髮油的散失,因此薄荷、荊芥、藿香、紫蘇等含揮髮油較多的藥材應放在離熱源較遠的地方,在煎煮時應後下,以免降低藥效。

當歸等易走油的藥材。在儲存過程中,由於受潮等因素,藥材中所含的油和糖等物質容易析出藥材表面,像是有一層油,又叫「走油」。果實、種子類藥材易走油,如杏仁、麥冬、當歸、黨參、桂圓、枸杞等。保存這些藥材應注意乾燥。

人蔘等易受蛀的藥材。中藥材在採集和保存時可能有蟲侵入或帶有蟲卵,引起蟲蛀。藥材受蛀後,可發生蛀洞和蛀粉,有些害蟲繁殖迅速,可能讓藥材「報廢」。澤瀉、黃芪、大黃、人蔘、白芷等較容易受蟲蛀。輕度蟲蛀的藥材可加工後再用,蟲蛀嚴重的藥材應及時丟棄。

牡丹皮等易變色的藥材。藥材都有其本身的顏色,牡丹皮等可能在變色的同時效果降低。有些藥材含的酶易發生氧化而變色;日曬和烘焙溫度過高也可引起藥材變色。保存這類藥材應避免日曬。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