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拿走不瀉 緩解腹瀉中醫食療小方

說起來夏季最折磨人的疾病,腹瀉絕對算一個。今天我們就來推薦幾個針對不同腹瀉類型的中醫食療小方,試試用食物治癒你受傷的小腸胃吧。

1.濕熱型腹瀉

主要表現為:糞色黃褐而惡臭;因濕邪在內而致瀉下急迫;伴有煩熱、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黃膩、舌質偏紅、脈濡數或滑數。

濕熱型腹瀉食療小方

馬齒莧綠豆湯

馬齒莧200克、綠豆50克、大蒜5頭、鹽適量,共煮一小時飲用。鹽要等要出鍋的時候再放。

馬齒莧

性味:性微涼、味酸。

功能:清大腸濕熱、消滯。

禁忌人群:脾胃虛寒者、孕婦不宜食用。

苦瓜拌蒜泥

苦瓜100克、紫皮大蒜1頭。苦瓜切絲,大蒜加工成泥,再加適量的米醋、醬油、香油拌勻食用即可。

馬齒莧粥

馬齒莧100克、薏米仁30克、粳米50克,共煮成粥食用。

2.寒濕型腹瀉

大便清稀如水樣,伴有腹痛腸鳴,寒濕內阻,脾胃滿悶,食少厭食,兼有惡寒發熱,鼻塞身痛。舌質淡,苔白,脈沉細。寒濕型一般伴有一些感冒癥狀,多是外感風寒引起的。

寒濕型腹瀉食療小方

蓮子生薑粥

蓮子50克、生薑30克、紅糖30克、粳米100克,蓮子和粳米先煮半小時再放入薑、糖煮10分鐘食用即可。

3.傷食型腹瀉

瀉下糞便臭如敗卵,伴有不消化的食物。腹痛,瀉後減輕。胃脘部不適,打飽嗝臭味較重。厭食、舌苔厚膩、脈滑。

傷食型腹瀉食療小方

山楂山藥粥

山楂30克、山藥30克、粳米100克,加適量的紅糖然後煮粥食之。

腹瀉「挖」的這些坑,勿入!

誤區一:亂吃止瀉藥

夏季腹瀉多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瀉就吃止瀉藥,也就意味著體內的「有毒物質」滯留,可能再次出現更嚴重的腹瀉甚至誘發腸道疾病。

建議一般情況下,一天腹瀉不超過3次,不必急著吃止瀉藥、消炎藥等藥物,適當多喝些水,吃點粥,補充淡鹽水。

誤區二:腹瀉就吃抗生素

引起腹瀉的原因很多,如:腸道功能紊亂、食物中毒、消化不良、乳糖不耐受等,抗生素無法殺滅葡萄球菌等病毒及寄生蟲。

抗生素不僅會導致有益菌死亡,還會造成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壞菌群環境,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病情嚴重,建議到醫院進行化驗,明確致病菌種類,再遵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誤區三:啥也不做,硬扛

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現更大的隱患。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產生的有害物質,被人體吸收後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如:腹痛、頭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腹瀉應兼顧「排毒」與「止瀉」,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對於輕微的腹瀉,一般專家都會建議加強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腹瀉剛好轉時也不應掉以輕心。

溫馨提醒

輕度腹瀉可以在家自己調理。但如果比較嚴重,如腹瀉一天數十次並且出現發燒脫水的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治療。

特別是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發熱、腹瀉、嘔吐、大量出汗後的電解質紊亂往往可以誘發嚴重的惡性心血管事件,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