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金所下調保證金、手續費,股指期貨或迎來全面鬆綁

12月2日,市場期待已久的股指期貨“鬆綁”資訊公布,主要股指期貨品種的手續費、保證金均下調。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簡稱“中金所”)發布的公告顯示,中金所在綜合評估市場風險、積極完善監管制度的基礎上,穩妥有序調整股指期貨交易安排:一是自2018年12月3日結算時起,將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0%,中證500股指期貨交易保證金標準統一調整為15%;二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調整為單個合約5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將股指期貨平今倉(平今天新開的持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四點六。

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期間,股指期貨被認為是市場大跌的“凶手”,隨之受到嚴厲限制。但事實證明,失去風險對衝機制後,大型金融機構在市場風險面前近乎“裸奔”,金融機構及國際投資者只能選擇賣出股票避險,反而造成市場的惡性循環。

今年以來,對於股指期貨正常化的討論日漸增多,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曾多次公開表態,抓緊恢復股指期貨常態化交易,滿足境內外投資者股票市場風險管理需求。

“鬆綁”股指期貨

有利於投資者風險對衝

為什麽要進一步“鬆綁”股指期貨?

中金所稱,此次調整是優化股指期貨交易運行、促進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的積極舉措。上述措施實施後,中金所將持續跟蹤評估措施實施效果,加強市場風險監測與交易行為監管,確保股指期貨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廈門大學金融學副教授韓乾認為,隨著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風險管理需求增大,但是我國金融市場目前提供的風險管理工具嚴重匱乏,國際投資者不得不在海外市場比如新加坡交易所的A50股指期貨尋求避險手段,限制國內期指交易不利於我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戰略部署和金融話語權的掌握。

對國內投資者而言,期指交易限制的後果更為嚴重。我國公募基金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2兆,私募基金的規模大致相當,這些投資時刻面臨著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迫切需要風險轉移的工具幫助管理金融風險。

對於此次下調的幅度,韓乾認為,保證金和手續費的下調有利於增加期貨市場的流動性,修複貼水,降低對衝成本,促進股指期貨風險管理功能的正常發揮。

值得注意的是,50手的限制較之前有大幅放鬆,基本能夠滿足市場風險對衝的需求。之前是每個產品四個合約加一起不得超過20手,這次50手限制是在每個合約上的,所以等於每個產品不超過200手。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通過調整可以降低持倉者,特別是套期保值者的資金成本,促進投資者積極運用股指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市場流動性,解決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滿足合理的交易需求,促進股指期貨市場功能的恢復。

銀河期貨認為,股指期貨受限的3年,市場成交量和持倉量大幅萎縮,流動性驟然下降,市場功能根本無法有效發揮。目前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顯然不足,沒有充足的市場流動性,相關機構的套期保值需求就無法實現,股指期貨的市場功能就難以有效發揮。健康的證券市場需要一個功能完備的風險管理市場,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很有必要。

去年兩次“鬆綁”,

股指期貨或恢復常態化

12月1日,在第14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做好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交易的各項準備。市場人士認為,常態化交易即指股指期貨或將迎來全面鬆綁。

今年以來,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就股指期貨恢復常態化已做多次表態。7月23日,方星海出席中國期貨業協會主辦的期貨公司高管人員補習班開班儀式並講話。他表示,要抓緊恢復股指期貨常態化交易,滿足境內外投資者股票市場風險管理需求;研究推出金融期貨期權;豐富國債期貨品種,繼續推動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等工作。

此前,在市場人士的呼籲下,股指期貨曾在2017年迎來兩次“鬆綁”。第一次“鬆綁”是在2017年2月16日,中金所將股指期貨日內過度交易行為的監管標準從原先的10手調整為20手,套期保值交易開倉數量不受此限;滬深300、上證50股指期貨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證金調整為20%;平今倉交易手續費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九點二。

第二次鬆綁則發生在2017年9月15日。滬深300和上證50股指期貨各合約交易保證金標準,由目前合約價值的20%調整為15%,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各合約平今倉交易手續費標準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六點九。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編輯 王宇 校對 楊許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