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防早老性癡呆「記憶體檢」很重要

防早老性癡呆「記憶體檢」很重要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阿爾茨海默病(老年性癡呆)是老年人的「專利」。但據國際老年癡呆協會的調查數據顯示,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平均每20 年翻1 倍,且發病年齡趨於年輕化,平均發病年齡已由原來的65 歲提前到55歲,這部分發病者稱為早老性癡呆。

老年癡呆為何青睞中年人

以往老年癡呆確實常見於60 歲以上的老人,但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受環境和壓力影響,「早老」的情況越來越多見,尤其是隨著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年輕化,老年癡呆發病率提前了近10年,甚至還有40 歲以下的患者。中年人生活壓力大,熬夜工作、抽煙、吃夜宵,臨睡前還要看手機、電腦等,這些不良生活方式對心血管健康影響很大,而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是公認的獨立危險因素。英國一項研究總結分析了超過5000 例老年癡呆患者,提出患老年癡呆的9 大高危因素,其中包括高水準的同型半胱氨酸、情感抑鬱、頸動脈狹窄、高血壓或低血壓、患2 型糖尿病、肥胖、吸煙(尤其是1 天1包煙以上者)、受教育程度較低(不愛動腦者)、較少運動。

「健忘」是早期危險信號

早老性癡呆如果能夠儘早發現,通過服用藥物可以延緩病情的快速進展,儘可能地保留患者現有的認知功能及生活能力。但很多患者及家屬未能早期發現認知功能異常,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記憶減退是老年癡呆最主要的癥狀,但也最容易被忽視,很多人覺得隨著年齡增大,記性差、健忘是正常的。但這種「健忘」有一些特點,早期可出現近期記憶障礙,遠期記憶保持較好,如不能記住當天發生的日常瑣事,記不得剛做過的事或剛講過的話,忘記重要大事、時間節點和約定。病情後期則可影響遠期記憶,表現為童年的事記不清楚,以前掌握的外語水準大大下降,甚至連自己的兒女也不認得。此外,還會出現學習能力下降,不願意接觸新事物;定向力障礙,經常不認得家門,或者以往熟悉的公車卻頻頻下錯站;計算能力下降,經常算錯帳、付錯錢。病情進一步加劇後則會出現說話嘮叨重複甚至自說自話、喜怒無常、性格改變、行動障礙等。如果發現此類跡象頻繁出現,尤其是50 歲以上的人群,需要提高警惕,最好到醫院做一個「記憶體檢」。

就診前做個簡單自測

對於風險較高的中老年人群,可以先做一個簡單自測,了解最近幾年(沒有具體時間限制),自己是否由於認知(思考或記憶)問題而不是軀體問題引起以下改變:(1)判斷力有困難,如容易上當受騙,買了不合適的禮物等。(2)對業餘愛好等活動的興趣下降。(3)反覆重複同樣的事情(如提同樣的問題、說同樣的話等)。(4)學習如何使用電視、洗衣機、冷氣機、微波爐等存在困難。(5)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6)處理複雜的財務問題(例如平衡收支、存取錢、繳納水電費等)存在困難。(7)記住約定的時間有困難。(8)每天都有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回答「是,有改變」在2 個以上(含2 個),應儘快進行「記憶體檢」。

「記憶體檢」怎麼做

目前,我國癡呆症患者就診率很低,輕度癡呆症患者就診率不到20%,其中半數以上被誤診。47%的癡呆症患者的照料者認為,病人是「老糊塗」了。因此有專家建議,應該把「記憶體檢」納入到常規體檢中。「記憶體檢」應該到神經內科所設的記憶門診做,如果沒有記憶門診,可以到神經內科就診。記憶體檢項目主要有常規記憶力檢測,包括認知功能評估、日常生活能力評估、行為和精神癥狀評估等;必要時還可做血常規、肝腎功能等化驗和頭顱磁共振掃描。

需要注意的是,記憶門診有其特殊性,有時候患者記憶不好,無法主動、清楚地描述病情,這就需要知情者(如家屬)提供,所以就診時最好有一個和患者朝夕相處的家屬陪伴。醫生會了解患者親屬中是否有癡呆者、頭部是否有外傷史、是否存在心腦血管病(冠心病、腦血管病和高血壓)以及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甲狀腺疾病、肝腎功能不全),並據此進行判斷。患者盡量穿寬鬆的、容易穿脫的衣服和鞋子,方便進行檢查。

80%老年癡呆可以乾預

很多人認為癡呆和遺傳有關係,研究發現,癡呆和遺傳完全有關的不到5%,部分有關的也僅有15%。也就是說,80%老年癡呆是可以乾預的。老年癡呆的危險因素基本都和生活方式有關。(1)多用腦。加強記憶訓練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神經細胞老化過程,降低和延緩老年癡呆的發生。(2)多動。有規律的鍛煉可以有效預防癡呆症,這是因為鍛煉可以保證大腦的血液供應,避免蛋白質在大腦血管中沉積。建議成年人每周至少鍛煉兩個半小時。(3)地中海飲食。新的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有助於預防老年癡呆,即多吃穀物、魚類和蔬菜水果,食用油建議多選擇亞麻油、橄欖油、茶籽油等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4)重視查體。勤查體,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老人,患老年癡呆症的風險更大,生活中控制「三高」尤為重要。(5)改掉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少吃加工肉類,合理安排一日三餐,防止體重增加,避免使用鋁製炊具等。(6)避免孤獨。孤獨是老年的心理殺手,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社交圈,從年輕時就應有意識地多交朋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