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體》核心健美營養知識高科技營養轉化


作者:John Kiefer(FLEX)

翻譯:豬二狗神經病

人體內流淌著多種供能燃料。他們能夠根據需要將特定的營養物質轉化為其他供能燃料源。讓我們來學習學習哪一種營養元素我們的身體能夠將其進行轉化,並且了解這些過程是如何影響我們健美強壯身體的目標的。

身體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機器,就在眨眼間就能夠生產出自己所需要的用於生長和修復的材料。身體由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到一些更加複雜深奧的物質,例如乙醇和酮的單體,等等物質構建出數量巨大的的生物基質,從而通過這些物質也能夠給自己提供燃料能量。當我們攝入了這些能量物質之後,就需要燃燒這些燃料,我們自然是非常了解這個事實了,但是人類這種動物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轉化其他的生物基質從而生產出供能燃料。

最近,這些物質的轉換問題進入了我的視線,因為網路上關於葡萄糖轉化為脂肪、或蛋白質,或者還有人談到脂肪能夠轉化為碳水化合物的說法,種種紛爭太多了。所以據我推測,物質轉換應該對很多人來說是認知不足的領域,不僅僅是在健美者的圈子中,在體育訓練研究者的圈子中也是如此。研究者們一直在辯論,這些物質轉換髮生的可能性和途徑。

人體能否將過剩蛋白質轉化為脂肪?

我認為以這樣一個問題開始闡述,因為這是最簡單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我親眼所見在現實生活中有實例印證的事情。答案是否定的,蛋白質不能夠以脂肪的形式存儲起來。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一個現實世界的實例就是John Andersen,他是一個我在一個月之前花費數小時一起探討問題的人。他是一位職業摔跤手,此前,他也是一位最可怕的、最具有力量的大力士選手。

在身高6英尺(183厘米)體重280磅(127公斤)狀態下,John其實是一個十分精壯的野獸,而且他總是保持這種狀態。他的體格就像雕琢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運動型雕塑。他的飲食呢?包括蛋白質加餐,肉類,雞蛋,一些蔬菜,和堅果。John攝入的卡路裡中絕大部分來源於蛋白質。

而在John強大的訓練結果中再分析深究其中的生化方面的因素,則或許不那麼令人興奮或者會讓人著迷,但是關於這方面我們總是值得探討。從生物學的觀點上來講,氨基酸非常難轉化為脂肪酸。只有2分子生酮氨基酸才能夠擁有形成一脂肪分子容量的生化結構,但是顧名思義,從他們的名稱你可以想像,他們更容易將其轉化為酮類物質,這種物質人體會通過不可逆轉的途徑將其幾乎完全清除。例如,一旦酮類物質被合成,這種生化產物將不能夠再反過頭轉化為構成能量物質的基質。而且能發生這種轉換的氨基酸是亮氨酸和賴氨酸,在人體內的含量也較少。

另一方面,生糖氨基酸(生糖氨基酸中除了亮氨酸,其餘的就是純粹的生酮),他們能夠形成脂肪酸。他們優先通過糖異生(糖質新生)過程優先轉化為糖。然而,這個轉化過程是一個無效率的過程。如下文我所要講述的的,葡萄糖其實也是一種低劣的製造脂肪酸的基質。(在轉換脂肪方面)只有一種氨基酸值得我們特彆強調一下,它就是谷氨酸。

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者發現谷氨酸對於脂肪細胞中儲存物質的貢獻最多可以達到10%.谷氨酸能夠作為脂類複合物的一部分儲存起來,這樣就可以為整個體脂數量作出貢獻。這個研究結果是通過在谷氨酸分子上進行放射性物質標記從而得以發現的。

那麼飲食中過剩的蛋白質的轉化結果是什麼呢?不管你攝入了多少超出你日常需求量的蛋白質,你不會令他們轉化為體脂,除非,你攝入了一短噸(1短噸=907千克)谷氨酸。即便那樣,物質轉化的機制(還有轉化容量的全部擴展空間)具體情況我們不太清楚,但是我們能夠知曉的是,轉化過程還需要其他原材料,例如碳水化合物。(所以,因為相應的原材料短缺,蛋白質轉化為脂肪可能性也很小)。

那麼碳水化合物是否可以轉化為脂肪?

這個問題更讓我為之著迷,因為很多飲食方面的專家(包括作者自己)都認為碳水化合物能夠為我們人體制造脂肪。我要和大家談的最基本的事就是2種我關心的碳水化合物單糖: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不容易轉化為脂肪酸(這呼應了前文,作者提到的談及葡萄糖不易轉化為脂肪的問題),儘管肝細胞和脂肪細胞都能夠直接將葡萄糖轉化為脂肪酸,這樣的過程被稱為脂質新生。

即便如此,美國臨床營養學報導(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出版的研究結果發現,被我們所吸收的的葡萄糖轉運站化為可儲藏的脂肪酸的比例的總數僅為其攝入量的5%,因為這個過程的能效要求很高(大約1.5克葡萄糖需要燃燒乾凈才能轉化為每一克脂肪)。而果糖,則相反,如果它被人體大量攝入,那麼它為脂質新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科學家在這份醫療報導中證實,在果糖能夠創造出不受限制的副產品的糖尿病情況中,果糖將會導致脂肪的大量堆積。人體通常會調節大量的葡萄糖攝入的情況,與攝入果糖的情況不同,人體會通過受限的轉化率控制純葡萄糖激發脂肪的生長。

不管怎樣,關於糖的故事還沒完。碳水化合物在脂肪細胞中有2種儲存方式。一種就是直接轉化為糖分子進入脂肪酸中。就像我剛才上文說過的,這種情況一直存在,但是速率很慢(這就是作者提到的葡萄糖轉化為脂肪效率低的那句話)。即便是在低速率的情況,它仍然可以每年給人體產生1磅或者更多的純體脂,當然了這取決於你本身的擁有多少體脂。在基於體脂的基礎上,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通過轉化為丙三醇複合物,這時才能高效的且大量地產生脂肪存儲。

記住,脂肪細胞不只是吸收脂肪酸並保持他們的含量。它們還需要將脂肪酸粘在一起並轉化為甘油三酯(TAG)分子(這就是碳水化合物的第二種存在方式),甘油三酯分子是人體內能量儲存的主要形式。這種物質需要3個脂肪酸分子和一個丙三醇分子。葡萄糖(更確切地說是果糖)高效地轉化為丙三醇從而能夠儲存更多脂肪。

這就是為什麼細胞浸潤在胰島素中的時候,脂蛋白脂肪酶(這種物質促使脂肪酸進入細胞)和葡萄糖轉運蛋白4(這種物質促使葡萄糖進入細胞)兩種物質都能夠增加細胞表面的脂肪。為了存儲所有那些脂肪酸,脂肪細胞需要葡萄糖去約束完成整個的合成甘油三酯的過程。那些發現谷氨酸在脂肪存儲中扮演的陌生角色的同樣的研究者們,同樣發現了在脂肪細胞中存儲的物質中大約40-70%來源於吸收的碳水化合物。

葡萄糖(總稱為碳水化合物)在兩種任務裡是必不可少的:過剩甘糖的存儲和過剩脂肪的存儲。

那麼脂肪是否可以轉化為葡萄糖?

我不再闡述脂肪能否轉化為蛋白質的問題了,因為那就不可能發生,如果這的確在人體內發生了,那麼就沒有什麼生物學上的意義了。脂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則另當別論。有很多種方式去劃分不同的脂肪酸:必須的和非必須的;飽和的和不飽和的;反式的、順式的、短鏈式的、中鏈式的、長鏈式的;等等。我需要在其中再加一種類型,奇數鏈和偶數鏈。

偶數鏈脂肪酸是那些在分子主骨架上具有偶數個碳水化合物分子的脂肪酸。你可以看到如下清單諸如辛酸(C8:0),二十二碳五烯酸N3(C22:5n3),十碳介子酸(C10:1n9),等等。而奇數鏈脂肪酸,你可能也已經想到了,它們含有奇數的碳水化合物分子。十五烷酸(C15:0)和十七酸(C17:0)。這兩類脂肪酸都可以被用於氧化的進程。

對於ECFAs(此處縮寫,應指的是Even-Chain Fatty Acids)偶數鏈脂肪酸,數十年來它已經被認為是人體內不能轉化為葡萄糖的物質,但是根據《公共科學圖書館計算生物學》論文最近的研究表明,新陳代謝的路徑存在讓一小部分由偶數鏈脂肪酸生成葡萄糖的情況。

所以,這是可能的,在飢餓狀態下或者大量生酮飲食狀態下(例如大多數的日常周採用碳水削減的飲食,即carb nite),這樣偶數鏈脂肪酸就能夠轉化為葡萄糖。奇數鏈脂肪酸(OCFAs),則相反,眾所周知它們能夠很容易地轉化為葡萄糖。這個說法我們很容易地就能夠從動物和人類的相關研究上看得到,這些資料中顯示若飲食中富含偶數鏈脂肪酸,就能降低血糖水準,而且讓生酮新陳代謝作用佔據主導作用。

(註: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一個高脂、低碳水化合物和適當蛋白質的飲食。)

一個極端低碳的飲食若是富含奇數鏈脂肪酸,不管怎樣,就像動物和人類相關研究指出的那樣,這種情況就能維持身體以前的血糖水準。換言之,一個極端低碳的飲食若富含奇數鏈脂肪酸,那就不能夠稱為是生酮飲食;這樣的飲食和一個碳水化合物為基礎(或為主的)新陳代謝型飲食沒什麼不同,事實就是如此。

因為動物類脂肪的確包含一定數量的奇數鏈脂肪酸(不超過5%),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這樣吃動物來源的肉來獲取奇數鏈脂肪酸就足以支持較小數量的葡萄糖需要,從而給腦部供能,同時也保持蛋白質不流失。

摘要

我希望,如果沒有其他的什麼太深的事情,這篇文章的陳述或許顯得天真稚嫩,因為它很難面面俱到考慮到微量營養元素。不是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在人體內都扮演相同的作用;也不是所有的脂肪,不是所有的蛋白質都具有相同的作用(儘管這些都是不同的物質)。你所吃的食物類型會產生巨大的不同的效果。例如,簡單地攝入任何極端低碳飲食(而不考慮其中的含量)就會直接導致生酮飲食策略的失敗。

考慮到你不希望增長脂肪,那麼,如果你隻攝入碳水化合物那就是絕對錯誤的方法。飲食的方式、時間和其他營養元素的搭配才是問題的關鍵,絕對的王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