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彆氣餒,肺癌新療法呈爆增態勢,晚期患者活過6.5年不罕見

feiai33.PNG

「把肺癌變成慢性病,正一點點成為現實。」今天的「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修訂成果新聞發布會上,該指南修訂牽頭者、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韓寶惠教授說,隨著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治療手段誕生,醫生手裡的「武器」越來越多,患者的生存期也越來越長了。

這是了不起的進步。

肺癌是我國「第一大癌」。最新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新發肺癌78.1萬例,每年死亡約62萬例,肺癌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死亡率的第一位。肺癌防控刻不容緩。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肺癌診療規範化水準,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腫瘤學分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共同牽頭,以上海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領銜的50多位肺癌權威專家團隊集結起來,歷時一年多,終於修訂完成「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2018版)」。

該指南已在《中華腫瘤雜誌》 和《 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8年第12期同時發表。

「過去,大家一直參考美國NCCN指南(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路發布),我們這部指南立足中國,制定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診治方案。」韓寶惠教授舉例談到,以美國指南為代表的歐美指南長期將「吸煙」作為肺癌篩查的高危因素,而中國醫生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大量中國女性肺癌患者並不吸煙。

這意味著,如果照搬歐美指南,大量中國女性肺癌患者將漏診或錯過早期發現的機會。

如此漏診的代價是不小的。「在中國,女性腺癌的發生率已不亞於男性。這其中,大量女性是不吸煙的。」韓寶惠教授介紹道,此前曾領銜團隊在上海的社區開展低劑量CT早期篩查肺癌研究,結果平均在每100個高危病例裡會篩出1.5個肺癌病例,該比例在國際同類研究中處於高位(國際比例為100個高危裡篩出0.85-2.2個肺癌病例)。

feiai.PNG

這項上海社區早篩研究基於的正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高危因素」,即對高危人群的界定是:45歲以上、有吸煙暴露(主動吸煙或被動吸煙)、職業接觸(接觸有毒有害物質)、腫瘤家族史。而國外指南對「高危」的界定是在55歲以上、有吸煙史。

換言之,若按國外指南,大量非吸煙的中國患者(包括女性、中青年患者)將錯過早期診治機會。

該研究相關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後,其中的「非吸煙高危人群」被國際專家視作最大亮點,引發關注。

韓寶惠教授談到,新修指南還囊括了截至2018年12月的肺癌領域最新科研成果、治療方法。

「肺癌診治領域的新葯、新治療手段正呈爆發性增長,大量新葯上市。」韓寶惠教授尤其談到,2018年年底經新一輪國家談判準入而納入醫保的17種抗癌藥裡,有5種抗癌藥可用於肺癌治療,其中還有一款國產抗癌新葯安羅替尼,這是非小細胞肺癌三線治療的「中國方案」,為中國患者贏得更多生機。

本次新修指南就涉及大量新增治療手段。「臨床上我們遇到過晚期肺癌患者,經歷了靶向一代藥物、耐葯後轉向靶向三代,而後接受了化療、抗血管靶向治療以及此後的免疫治療,目前已活到6.5年。」韓寶惠教授介紹,得益於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新手段,諸如此類的病例並不罕見,患者生存期越來越長。

他強調,面對這些新情況,如何判斷患者的耐葯機制、精準把握治療變更、調整治療方案,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3月9日,「中華醫學會肺癌臨床診療指南」首次巡講在上海市胸科醫院舉行。中華醫學會副社長劉冰、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非小細胞肺癌專委會主委周彩存教授、天津腫瘤醫院肺部腫瘤內科主任李凱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病理科主任林冬梅教授,以及上海市胸科醫院副院長於永春、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副主任鍾華教授、胸外科主任方文濤教授、放療科副主任蔡旭偉教授等200多名全國肺癌領域的專家與會。

全國多地巡講將拉開帷幕,以便中國肺癌診治相關領域醫生周知最新指南。



作者:唐聞佳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顧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