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消化性潰瘍的內科治療,主要針對4個方面用藥

消化性潰瘍的內科治療主要針對以下4個方面用藥:

①降低胃內酸度即抑酸治療;②增強胃粘膜抵抗力的藥物;③根除幽門螺桿菌的藥物;④綜合治療。

由於潰瘍病的發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藥物治療也是聯合用藥綜合治療。通常是一種較強有力的抑酸劑如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製劑加一種胃粘膜保護劑(如鉍劑),再加1~3種殺滅幽門螺桿菌的藥物(如甲硝唑、阿莫西林或痢特靈等)。


(1)抑酸治療

抑酸劑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首選和必用的藥物。通過對胃酸pH值的監測結果和臨床綜合分析,證實與胃酸抑製有關的影響潰瘍癒合的因素有:

①胃酸抑製的程度,一般認為pH值大於或等於3時,才有利於潰瘍的癒合;②24小時中抑製胃酸的時間,要求pH值大於或等於3的時間達到17小時以上;③潰瘍癒合率與用藥療程長短相關。目前常用的抑酸劑有H2受體拮抗劑和質子泵抑製劑。

前者常用的是雷尼替丁,劑量為300mg,每晚一次或150mg,1日2次口服;後者為奧美拉唑,每日清晨20mg口服,均可達到抑製胃酸pH的有效藥物濃度及24小時有效抑製胃酸的時間。其他常用的藥物還有甲氰咪胍、法莫替丁和蘭索拉唑等。

(2)增強胃粘膜抵抗力的藥物

治療胃潰瘍主要以保護胃粘膜屏障的藥物,通過促進胃粘膜表面的粘液、碳酸氫鹽分泌和粘膜血流增加3個方面來起作用,但確切機理尚不明確。常用的藥物有:

①硫糖鋁

屬於八硫酸蔗糖的氫氧化鋁鹽,口服後在酸性環境中形成不溶解的粘稠的帶負電荷的離子,可以緊密附著在帶正電荷的潰瘍基底組織上,形成保護膜,促進潰瘍癒合。常用量為1g,1日3~4次,餐前半小時或睡前服用。

②鉍劑

與硫糖鋁作用相似,在胃內酸性環境中能與滲出液中的蛋白質結合,並與潰瘍底的肉芽組織有親和力,與粘蛋白結合形成一層沉澱物,覆蓋於潰瘍底部壞死組織上,可促進潰瘍癒合。近年還發現鉍劑有抗幽門螺桿菌的作用,因此可降低潰瘍病複發率。

但長期和大劑量應用,有產生鉍劑神經毒性腦病的可能性。國內已有報導,但其確切影響還有待臨床觀察。一般用量為120mg(以Bi2O3計算),1日3次,餐前半小時口服。

③攝護腺素類

據報導攝護腺素E2有保護胃粘膜的作用,可使HCO-3、粘液分泌亢進,粘膜血液增加,有強化細胞膜的作用。常用的有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200μg,1日4次。經多中心雙盲實驗結果與甲氰咪胍每日800mg比較,療效無顯著性差異。但該藥物多為進口,價格昂貴,臨床應用不多。

(3)抗生素類藥物

應用抗生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殺滅幽門螺桿菌。由於幽門螺桿菌的特殊存在環境,單獨應用一種抗生素治療療效差。常應用三聯療法,與抗酸葯同時應用療效較好,複發率低,有效率可達80%~90%,劑量和用藥方法同一般抗生素用法。

(4)其他藥物

生胃酮因有鈉瀦留、高血壓、低鉀血症等醛固酮樣副作用,不是潰瘍病治療的理想藥物。其他藥物如抗毒蕈鹼類藥物以及多慮平、止嘔靈等目前臨床已基本不用。

微信公眾號wusifenyi8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