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話說潮汕人的「吃茶」

「吃茶」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吃茶葉的意思,通俗點可理解為喝茶。

在以前華東一帶人們喝茶的時候,有時候會不小心把茶葉喝到嘴裡,於是把茶葉嚼碎直接吞下去。所以「吃茶」一意就如此而來。在舊時的婚姻習俗中,「吃茶」也意味著許婚,即女方受聘於男方。

最近聽一潮汕朋友談到一個喝茶的故事,挺有意思,以下第一人稱顯示:

又往保溫瓶中撒了一把茶葉。這終究有些無奈——註定又是個被迫廢寢之夜。候了一會兒,呷一口熱茶,茶葉的味道固然沒錯,我卻覺得還是少了些味道。身為潮汕人,對茶總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所以對那失卻的幾分味道,多少是計較的。

可知道,一杯爽口的茶,為了這幾分味道,需花上多少工夫?潮汕工夫茶,獨到之處全在「工夫」二字。潮汕人不經常說「喝茶」,而說「吃茶」。或許是在我們的方言中「吃」這個詞已涵蓋了「飲」「吸」等意思,但我卻認為,「吃」這動作終究是比「喝」要更花工夫,「吃」才能吃出更多味道。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泡製工夫茶自然也需有特定的茶葉。潮汕更多喜歡口感較重的烏龍。潮汕人不說「茶葉」,而說「茶米」。小時我便臆斷,是因為其茶葉形如米粒。後來又聽說,是因為潮汕人嗜茶,「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七樣,我們將其換了個順序,茶最重要,居七樣之首,故稱「茶米」。雖然這一說法似乎也勉強,但其將潮汕人「嗜茶」習性點的巧妙,亦頗有理有趣。

首先煮水,耐心候幾分鐘,待水開後,就可以開始洗茶具。將剛開之水淋於茶杯茶壺上,一來消毒,二來熱杯熱壺。倒凈杯中壺中之水,便可下茶米,謂之「納茶」。

最喜歡的一道工序是斟茶。這也是有講究的,歌謠中有兩句詩可作口訣——「關羽巡城流,韓信點兵滴」。斟茶時忌逐杯逐杯斟滿,而應如「關公巡城」般順著杯子巡迴地斟,這樣才可保證各個杯中茶色一致。至於最後壺中所留殘汁,也應均勻地滴入杯中,這就是因為「濃縮是精華」了,謂之「韓信點兵」,同時也不致使壺中殘留太多汁液浸泡茶葉,令下一衝的茶苦澀。如此,方可達到色香味俱佳之境。

可惜的是,如今我竟連沖茶的工夫都省去了。實屬無奈。但還是不願喝咖啡。吃茶的習慣,怎可能一朝一夕改變?正如秦牧老先生在《鄙鄉茶事甲天下》一文中所言:「我覺得絕大多數飲料,常飲都使人有『膩了』之感,惟獨好茶,卻是天天喝,都不感厭煩的。」

如此一來,「吃茶」其實也是文化的過程,每個人的理解不同,但大意相同。故此,潮汕人所說「吃茶」,不說喝茶,也不足以為怪了。(文章來源:福建茶葉網,圖片來源:南茗佳人)

關於普洱茶沖泡,保存等知識,請加南茗佳人高級評茶員個人微號:6480348 交流學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