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作為潮汕人,你知道如何完整沖泡工夫茶嗎?

作為一個熱愛喝茶的人,不知道如何沖泡工夫茶可說不過去,雖然工夫茶很耗「工夫」,但我們還是得認真學習如何沖泡工夫茶~

茶小妹先幫大家更正一個誤區,是「工夫茶」,可不是「功夫茶」,可別將兩者混淆了。

「工夫茶」是指花費了時間、精力,用心沖泡出來的好茶,且工夫二字更是在「水、火、沖工」三者中體現。

而「功夫」一詞則指代國術,不能指代「工夫」。

工夫茶起源於宋朝,發展至今,也成為了中國茶藝的代表之一,如今在廣東、福建一代較為盛行。

在中國,工夫茶大致可分為三個派系:福建、潮汕、台灣。但不論是什麼派系喝什麼茶,從沖泡方法來說,這三者是共通的。

一般喝工夫茶以三人為宜,喝法相對考究,且對於不同的沖泡步驟都有不同的說法。

接下來茶小妹則和大家說說沖泡工夫茶的方法和步驟,如有講錯的地方,還請各位能為茶小妹指出,讓茶小妹得以改正~

第一步:治器

治器包括六個動作: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這六個步驟只是作為預備階段,就類似於我們跑步中的做好起跑姿勢是一樣的,主要為泡工夫茶做好準備。

第二步:納茶

是指打開茶葉,將其倒在一張潔白乾凈的紙上,將茶葉分出粗細,把最粗的茶葉放置在茶壺底和滴嘴處,把最細的放在中層,再將粗葉覆蓋在面上。

粗細分好放置後,泡茶時不容易因為茶末而堵住出茶口,影響茶湯從壺口中流出。而且茶細末茶味很濃,也容易發苦,這樣做也能讓茶葉茶味逐漸散發。

第三步:候湯

即等待煮茶的水開。古人煎茶,首重煎水。不同的茶葉對於水溫有不同的要求,候湯是泡茶的關鍵,一沸水嫩,三沸水老,二沸水剛剛好。絲毫之差,口味千里。

第四步:沖茶

當水二沸時,就可以提銚沖茶了(銚:即煮開水熬東西的器具),一般來說,燒水的火爐和茶壺的放置位置大約有七步的距離。提銚走七步之後,再揭開茶壺,將水環著壺口,從茶壺邊緣緩緩倒入,切勿直接沖泡壺心。

可能有些朋友看到這裡不解了,為什麼要走七步?這其中也大有講究,這是留有一點時間讓水稍涼一些,以免破壞茶葉的維他命C。

記得「高沖低灑」,提銚宜高,用二沸的水有力的衝擊茶葉,才有利於茶的香氣物質揮發出來,且茶也不會有澀味殘留。

第五步:刮沫

第一遍沖泡的茶湯可不是第一泡茶湯,而是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中的臟物質。洗茶時沖水一定要滿,好的茶壺水滿後茶沫會浮起,但絕不會溢出來,當然,如果你沖水過多,那自然另當別論了。

此時,再用壺蓋輕輕颳去茶水上的茶沫,最後蓋定。

第六步:淋罐

所謂淋罐,即蓋好壺蓋之後,再用滾水淋於壺上。

這樣做的原因有三:一是用滾水的熱氣內外夾攻,讓茶葉中的香氣物質能迅速揮發,給茶葉再加上一層熱氣;二是可以作為衡量茶湯是否好了的標準,等罐身的水分全部蒸發乾後,茶葉也泡好了,即「茶熟」;三是能洗去殘留在茶壺外的茶沫。

第七步:燙杯

燙杯是指在淋罐後,再用開水淋杯。這其中也大有文章在,泡茶者須得用開水直衝杯心,用熱水直接衝擊茶杯。再添冷水在砂銚中,放置爐上燒水,再折返回來洗杯。

一般有經驗的泡茶老手,還可以同時用兩手洗兩個茶杯,且動作迅速,姿態美妙。等到這一系列動作完成,茶壺外面的水分也乾了,正是「茶熟」之時,此時便可以灑茶敬客了。

第八步:灑茶

灑茶的四字訣竅是「低、快、勻、盡」。」低「是指灑茶時不能高,高的話容易讓茶的香味流散,且容易茶湯四濺,更是對客人的不尊重。「快」是為了能保持茶的熱度,且快速出湯的話,茶的香味不容易消散。「勻」即三杯茶湯的茶色須得差不多、茶湯的分量也差不多。「盡」是不要讓茶湯在茶壺中殘留,盡量將所有茶湯從壺中倒出,這樣不會因為茶湯在茶壺中停留太久而導致下一泡茶變得苦澀。

喝茶可不是簡單的」燒水煮茶「,泡茶的每一步都大有講究,工夫茶則針對了泡茶的每一個步驟,通過對細節問題的講究,提升了喝茶的口感。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工夫茶確實可以讓我們平心以」工夫「去面對這對待東方樹葉,靜心體驗生活。

今天茶小妹只是幫大家總結了關於沖泡工夫茶的方法而已哦,關於工夫茶還有茶具、茶禮、沖茶要訣等方面也有特別之處,等茶小妹改天再針對這三方面,幫大家介紹吧~

以上內容為茶小妹個人觀點,若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在下方留言,也可以跟茶小妹說哦~您的寶貴意見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

【此文章為德順茶業茶小妹原創,如果你喜歡該文章,可以點贊、評論、收藏或分享至朋友圈哦,這是茶小妹堅持更新的動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