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安銀行零售貢獻全年利潤近7成 不良仍處消化期

  新浪財經訊 3月15日消息,平安銀行2017年實現淨利潤232億元,其中零售貢獻利潤佔比接近7成。在業績會上,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表示出對於該業績的滿意。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不良率同比下降,但不良資產餘額攀升,業內稱資產品質轉捩點有待觀察。

  2016年平安銀行人事頗為動蕩,行長邵平、董事長孫建一接連離職;2017年年初董事、副行長趙繼臣也辭任。經過2017年一整年的調整,新班子終於向公眾交出他們第一份成績單。

  據平安銀行2017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1,057.86億元,同比降幅1.79%(還原營改增前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1.67%)。淨利潤231.89億元,同比增長2.61%。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零售的貢獻,2017年零售業務營業收入466.92億元,同比增長41.72%,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為44.14%;零售業務淨利潤156.79億元,同比增長68.32%,在全行淨利潤中佔比為67.62%。

  對於該數據,謝永林表示頗為滿意。其中他對於科技應用、擁抱集團尤其壽險和零售集約管理取得的成績感到欣喜。

  在去杠杆及金融嚴監管的大背景下,平安銀行未來又該如何在零售方面發力,取得突破?

  謝永林首先提出他對於居民去杠杆的的理解。他表示,國家關注的重點主要在於居民的杠杆增速過快,而非杠杆率高。“今年一如既往尋求零售突破,實施尖兵策略,同時也要補短板,如存款技術不夠的問題。”

  此外,平安銀行行長特別助理蔡新發表示,監管新政策不能只看對銀行的影響,還要看其對於網貸現金貸的整治。“(這也是)給銀行釋放了一些太空,畢竟大的市場需求還在。”他認為在此情況可選擇支持小微,加強(資金)用途的審查。同時可將貸款直接遷到一些消費場景中,例如淘寶、京東等。

  至於備受關注的不良率,平安銀行2017年也做到了穩重下降。從2016年年末的1.74%下降到2017年的1.70%。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良貸款餘額從2016年的257億元攀升至2017年的290億元,同比增長12.82%。

  中銀國際報告認為,平安銀行資產品質方面,不良前瞻性指標有所改善,但公司存量風險仍需時間消化,資產品質轉捩點確立有待進一步觀察。廣發證券研報分析,不良仍處於消化期,撥備覆蓋率將至151%,撥備壓力較大。

  對此,平安銀行行長助理郭世邦解釋稱,“2017年關注率和不良率都雙降,說明我們采取了主動管理措施初見成效。”針對資產品質問題,他認為可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是繼續控制好增量資產品質,信貸資源向零售傾斜;二是重點支持活躍力較低而發展前景較好的產品,保證資產品質。其中包括管理好好存量的資產品質(如優化智能風控平台,早發現早預警)。實行一行兩制,對資產品質差的分行著重處理該部分。正向激勵,反向考核。(新浪財經 李詩韻 發自深圳)

責任編輯:張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