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券業過冬AB面:有的變相裁員降薪 有的加大力度轉型

□本報記者 郭夢迪 張凌之

這是“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在今年市場環境下,券商業務進入下行周期,曾經的“香餑餑”保代、分析師遭遇降薪裁員,出現“去產能”之勢。不過,也有券商研究所逆勢招人,抓緊布局理財子公司帶來的新業務機會。業內人士指出,目前的市場大環境屬於正常的牛熊周期波動。事實上,今年的市場出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出清得越好,後面的機遇就越大。

保代:“金領”高薪不複往常

在2014年、2015年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各大券商開足馬力招兵買馬,現在來看,有些券商似乎開始吃不消。今年年中,一張券商投行工資單又引發了行業對變相裁員、降薪的關注。

“近兩年保薦代表人的收入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2017年10月之後,IPO規模萎縮,再融資收緊。一些大券商的保代開始不按月發放津貼,只有報項目時才能有一定的津貼。一些中小券商則隻給中後台保代每月一、兩萬的津貼,前台的保代都沒有津貼。這與前幾年六、七萬一個月的保代津貼相差甚遠。”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感歎。在保代人數方面,雖然準保代人數增長很快,但注冊保代數量增速卻放緩,因為保代必須有項目發行成功才能注冊。

某券商投行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前兩年券商投行業務突飛猛進,無論是發債還是新三板業務都很好,需要大量人員,券商紛紛擴充投行人員。現在,隨著業務整體減少,從投行人員數量上看,整體是過剩的。過去十幾年,投行業務收入每年有20%-30%的增長,今年很難再維持這個增長速度。

Wind數據顯示,按發行日統計,今年以來僅有116個IPO項目獲得發行,涉及42家券商,而行業內共有93家券商有投行業務牌照,過半券商在IPO上“顆粒無收”。而2017年全年共有432個IPO項目發行,涉及券商61家。

記者了解到,北方某大型券商今年年初開始調整薪酬體制,降低所有保代固定津貼,保代簽字費分期支付,同時在公司內部實行末位淘汰製以控制成本。此外,公司對員工的考核日趨嚴格,如要求員工避免不必要的出差。

某小型券商投行部員工表示,今年公司裁員加辭職的有100多人。主要是公司項目很少,業務人員的工資水準主要靠業績收入,沒有項目就沒有業績,因此很多人選擇主動離職。有的團隊負責人辭職後,整個團隊的人也就辭職了。有的是團隊的人都走光了,負責人覺得沒意思也只好選擇離職。當然,被公司主動裁員的也不在少數。

分析師:“去產能”下標準提高

對於目前以券商研究所為代表的賣方研究,業內人士指出,現在賣方研究確實有些臃腫,大量的賣方報告缺乏深度。賣方研究行業人員產能過剩是比較明顯的,單二級市場不需要這麽多研究員,行業“去產能”也是必然的。某券商分析師表示,賣方研究對外部評價的依賴降低後,公司取消了部分津貼和獎金,而這兩項佔到分析師薪酬的百分之六、七十。

除降薪外,部分券商研究所對研究員提出更高要求。北京某頭部券商研究所研究員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研究部傳言要末位淘汰5人。從11月起,要每周提交工作量考核表,主要考核電話交流、當面路演、委託課題、調研、會議沙龍、對內服務、報告數量等方面,這在以前都是沒有過的現象。

不過,也有一些券商研究所在逆勢招人。“即使在今年比較慘的背景下、很多研究所不招人的情況下,我們大概招了接近15人。分析師這行逆勢招人是比較有好處的,這時候可以招到更好的人,在行業景氣的時候,高端人才可能都湧向了排位前幾的券商,但現在別的券商縮招,那我們招來的就是更好的人才了。”某知名券商研究所所長夏敏(化名)也表示。

華東某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表示,截至11月底,研究所已盈利幾千萬,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公司引進了一位知名的首席經濟學家,在很多公司暫停招聘應屆生的情況下,2018年還招聘了近20位應屆生,並且剛剛發完季度獎。

出清越好機遇越大

過冬壓力下,券商依然可以看到很多新的業務增長點。“看長遠一點,賣方研究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隨著賣方研究覆蓋更多板塊,未來將有很多待發掘的業務機會。”北京某中型券商相關業務負責人坦言。記者了解到,隨著市場環境變化,銀行、保險、私募等更多金融機構及政府對研究的需求逐步凸顯,如不少券商研究部門目前已在拜訪銀行資管部門,以期獲得增量業務收入。

夏敏告訴記者,賣方研究目前正走在轉型的路上,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淺層次的分析用處已不大,需要的是更加深入的研究,賣方研究亟須從追求效率向追求品質的方向發展。

//s3.pfp.sina.net/ea/ad/2/11/f48ee30321f0ef6e403c940c8e37b100.jpg

在投行業務上,科創板的漸行漸近將為投行帶來更多增量的業務。記者了解到,一些券商已在梳理儲備項目並積極拜訪高科技公司,為後續業務開展做準備。此外,並購重組市場利好消息不斷,環境逐漸寬鬆,市場也隨之回暖。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產業並購將會提速,通過市場化並購,推動行業整合和轉型更新,催生新的業績增長點。

某中型券商研究所負責人表示,行業景不景氣其實是相對的,目前的市場大環境不太好只是正常牛熊周期的波動。相比十年前,現在的冬天算是“暖冬”。十年前的“寒冬”中,會有券商倒閉,即便是龍頭券商也是虧損的。現在的情況比以前好過多了,幾家頭部券商仍舊有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利潤,雖然投行項目大幅減少,二級市場經紀業務交易下滑,但像機構業務基本上沒有下滑,與去年持平。現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容量足夠大,資本環境足夠友好,創新業務和資本中介業務也足夠多。事實上,今年的市場出清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好,出清得越好,後面的機遇就越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