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低血壓也會導致中風,還可能得認知障礙症

高血壓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你可知,其實低血壓同樣有害身體健康。多數人認為低血壓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也不積極治療。

株洲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郭書紅介紹,當血壓降到90/60毫米汞柱以下時,就可稱為低血壓。它可能導致大腦及器官供血不足,並由此引起頭暈眼花、全身無力,甚至昏倒、腦梗死等。

低血壓的另一個潛在危險是損害認知功能。研究表明,75歲以上老人的舒張壓每降低10毫米汞柱,得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就會升高約20%,相比單純性高血壓危害更大。

引起低血壓的原因?

生理性低血壓

健康人群中,其血壓測量值已達到低血壓標準,但無任何自覺癥狀,經長期隨訪,除血壓偏低外,人體各系統器官無缺血和缺氧等異常。

病理性低血壓病

除血壓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癥狀以及某些疾病。

(1)原發性低血壓病

指無明顯原因的低血壓狀態,如生理性低血壓(體質性低血壓),多見於體質瘦弱的老人、女性。

(2)繼發性低血壓病

指人體某一器官或系統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壓降低。這種低血壓可在短期內迅速發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創傷、感染、過敏等原因所致血壓急劇降低。大多數情況下,低血壓為緩慢發生,可逐漸加重,如繼發於嚴重的肺結核、惡性腫瘤、營養不良、惡病質等。

低血壓有哪些癥狀?

1.疲乏、無力:患有低血壓的人,早上時會感覺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軟無力,一般午睡或休息後可以緩解,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這種倦怠感與身體消耗的能量不對等。

2.頭痛、頭暈:患有低血壓的人,會出現頭痛,這個頭痛是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後,頭痛性質和程度不一。還會出現頭暈或比較輕的眩暈;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暈厥倒地,可能和血壓低致腦灌注不足有關。

3.心前區隱痛或不適:很多的低血壓患者會出現心前區隱痛、不適,安靜時也會出現,甚至引起心絞痛樣發作,40歲以上的患者,可能會冠心病和低血壓一起出現,血壓過低還可導致冠脈供血不足。

4.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和失眠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可表現為多汗、皮膚蒼白或輕度發紺,渾身忽冷忽熱,時有蟻爬感,手腳麻木等。

5.內分泌功能減退。

6.其他:食欲不振、腹部不適、消化不良,以及血紅細胞增多、白細胞減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徵象。

低血壓會導致腦卒中?

低血壓是無癥狀性腦梗死、進展性卒中的危險因素,急性或慢性的低血壓均可能導致腦梗死。

比如,老年人腹瀉後,由於大量脫水,造成機體有效循環血量降低,腦灌注不足,再加上血管裡原有的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等不良基礎,大大增加了卒中的發病風險。

由於長期的低血壓,血液流動緩慢,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膽固醇等物質會發生聚集,形成微小栓子附著於血管壁,若栓子脫落則會隨著血液流入腦血管,導致腦栓塞,若栓子再慢慢聚集起來,則很容易堵住血管,引發缺血性腦卒中。

低血壓患者應注意什麼?

1.適當增加食鹽用量,同時多飲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後可增加血容量,從而可提高血壓。

2.增加營養,吃些有利於調節血壓的滋補品,如人蔘、黃芪、生脈飲等。

3.加強體育鍛煉,提高機體調節功能。體育鍛煉無論對高血壓或低血壓都有好處。

4.為防止暈到,老年低血壓患者平時應注意動作不可過快過猛,從臥位或坐位起立時,動作應緩慢一點。排尿性低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在排尿時最好用手扶住一樣較牢固的東西,以防摔倒。

5.平時可以注意測量血壓,若是發現血壓存在偏低的情況,建議儘早去醫院就診。不管是高血壓還是低血壓都應該引起重視。

來源:株洲市中心醫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