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對低血壓的危害知多少

在高血壓這種「富貴病」越來越普遍的今天,有一部分人似乎可以「安枕無憂」,因為他們是「低血壓」一族,你也這麼認為的嗎?

低血壓對身體的影響

1 、血管缺血營養不足

醫學上一般對血壓低於90/60mmHg的狀態稱為「低血壓」,它可能由生理或病理等因素造成。低血壓可分為急性低血壓與慢性低血壓兩大類,其中急性低血壓是指血壓由正常較高水準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臨床綜合征;而我們經常所說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可能由內分泌功能紊亂、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體位性低血壓.低血壓患者都出現頭痛頭暈、胸悶氣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癥狀,但也有人無明顯不適。出現這些癥狀的主要原因是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人體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同時,人體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也受到影響。不但如此,長此以往,我們的身體可能還出現其他功能下降,如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跌倒導致骨折發生,心情壓抑等情況經常發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2 、低血壓也有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別以為只有高血壓才會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塞,其實低血壓同樣有這方面問題。這是因為血壓較低時,人體的血流速度緩慢,甚至暫時停頓,使本身粘稠度偏高的血液易在已發生硬化的血管壁上形成血栓。事實上,大多數腦血栓形成發生在老年人安靜睡眠時,因為這時老年人心跳偏慢,血壓偏低,血流緩慢。所以,有低血壓的人也要時時謹慎,如出現頭暈、站立不穩、甚至暈厥時應檢查血壓。

治療:要不要治療因人而異

1 、專業檢測排除疾病

只有真正被確定為低血壓病(病理性低血壓)的患者需要治療如服升壓葯等。要看低血壓者是否屬於真正的低血壓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看他是否有不適應癥狀,所以,低血壓者在體檢測出血壓低之後需要再到醫院全面檢查血壓,包括不同體位時的血壓變化,弄清楚是否與體位及其他疾病有關。

低血壓伴隨畏寒、性慾減退、閉經、陽痿、皮膚色素沉著者,有可能是內分泌疾病問題,最好再檢查腦垂體、腎上腺、甲狀腺等內分泌功能是否異常;如果伴隨多吃、多喝、多尿現象,則應排除糖尿病;一些中老年人低血壓者,也可能不表現癥狀,但還是最好去醫院進行心功能檢查,以了解心臟情況,同時防治動脈硬化和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和糾正低血壓,預防腦血栓形成。此外,凡服用降壓、血管擴張、抗震顫、抗抑鬱、抗焦慮、抗心律失常等藥物,都可能導致低血壓。

2、調理:注意營養 堅持運動

而對於排除了病理性低血壓的人群,一般如果血壓稍微低也不必服用藥物,只要適當注意營養,保證能量供給,很多人血壓都能恢復正常。另外,運動是調整血壓的好幫手,因為持之以恆的體育運動,不但可以改善體質,還可以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功能,同時也可改善和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使血壓逐漸恢復正常。

在中醫方面,理論上認為低血壓患者不少由脾腎陽氣虧損所致,所以治療上要注重溫脾腎昇陽氣。因此,日常生活食補也有利於低血壓恢復,一些具有溫脾腎、昇陽氣的食物,如鹿肉、狗肉、羊肉、生薑、龍眼,以及濃茶、咖啡都有利於血壓升高。增加營養,多飲水,多喝湯,每日食鹽略多於常人也能幫助低血壓患者恢復。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上述食物和相關中醫藥保健品攝入最好也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因為進食熱性或者過鹹的食物太多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

溫馨提示一:低血壓不等於貧血

貧血可能引起眩暈,低血壓也有眩暈癥狀,此外,兩者還有面色蒼白、全身乏力、頭昏等相似之處,所以很多人認為低血壓一定就會貧血,但專家表示,兩者從病因、基本病理變化、病情的緩急以及治療上都有根本的不同,不可混為一談。貧血屬於血液系統疾病,通常是指血液中紅血球計數和血紅蛋白濃度低於同年齡和同性別正常人的最低值。貧血病人的血壓可以正常,也可以合併發生低血壓或高血壓狀,它與血壓的改變並無直接聯繫。而血壓是心臟排出血液時對周圍動脈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它主要由心臟的收縮力、血管的彈性以及在循環系統中流動的血液量來決定的。

溫馨提示二:低血壓者患高血壓更「隱蔽」

125/80mmHg,這樣的血壓值看上去很正常,偏偏有人就出現了高血壓的癥狀。經過了解才知道,這人一直以來的血壓值是85 /59mmhg,也就是基礎血壓比較低的人,所以,他成為「正常血壓值」的高血壓患者。專家說,所謂高血壓病或者低血壓病不僅僅靠簡單的數據判斷,而是要參考個人基礎血壓以及相關體症,一些人平時血壓(即基礎血壓)本來就比較高或者低,當他們血壓發生比較大的波動,即使波動後反而正常,很可能也是隱蔽的患者。所以留意血壓不但要留心數字,最重要還要留心自己的基礎血壓,並注意變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