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白茶,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了

在白茶餅沒出現之前,白茶是不需要任何人為的加工,如殺青、揉撚、烘焙等工序來改變其本來的性狀,它一生下來就是茶,自始至終保持著它的天然模樣,它只需要陽光,一道陽光的茶。

現在的白茶比起早期的白茶,複雜的多,也更有韻味的多。

01

什麼是白茶

白茶是中國六大茶類之一,屬微發酵茶。因製法獨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故稱「白茶」。白茶主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建陽及松溪等地,因獨特的環境條件和製法,造就了其外形天然素雅,湯色淺黃明亮,滋味清甜爽口的品質特點。

安吉白茶不是白茶,雖然它的名稱裡有白茶,卻是綠茶的工藝。

月光白是白茶,它用白茶的製作工藝,從外形來看跟產地在福建的白茶有些不一樣。

02

歷史

白茶的名字最早出現在唐朝陸羽的《茶經》七之事中,其記載:「永嘉縣東三百裡有白茶山。」陳櫞教授在《茶葉通史》中指出:「永嘉東三百裡是海,是南三百裡之誤。南三百裡是福建福鼎(唐為長溪縣轄區),系白茶原產地。」可見唐代長溪縣(福建福鼎)已培育出「白茶」品種。因其僅有名稱,能否作為起源證據還有待進一步商榷。

另有學者認為白茶始於神農嘗百草時期,湖南農學院的楊文輝先生就持此觀點。他發表的《關於白茶起源時期的商榷》一文中提出白茶的出現早於綠茶。

白茶的出現迄今已有八百八十餘年。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成書於1107~1110「大觀」年間,書以年號名)中,有一節專論白茶曰:「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林崖之間,偶然生出,雖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過四五家;生者,不過一二株;所造止於二三胯(銙)而已。芽英不多,尤難蒸焙,湯火一失則已變而為常品。須製造精微,運度得宜,則表裡昭徹如玉之在璞,它無與倫也。淺焙亦有之,但品不及。」

宋代的皇家茶園,設在福建建安郡北苑(即今福建省建甌縣境)。《大觀茶論》裡說的白茶,是早期產於北苑禦焙茶山上的野生白茶。其製作方法,仍然是經過蒸、壓而成團茶,同現今的白茶製法並不相同。

白茶的生產,是於清嘉慶初年(1769)采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采福鼎大白茶製成白毫銀針。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最早是由福鼎縣首創的,因此又稱為福鼎白茶。該縣的優良品種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

白茶的歷史究竟起於何時?茶學界持不同觀點。

一說,起於北宋,其主要依據是白茶最早出現在《大觀茶論》、《東溪試茶錄》(文中說建安七種茶樹品種中名列第一的是"白葉茶")中。

一說,始於明代或清代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主要是從茶葉製作方法上來加以區別茶類的,因白茶的生產過程隻經過"萎凋與乾燥"兩道工序。也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為了保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曬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03

種類

白茶根據茶樹的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和壽眉、新工藝白茶等種類。

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沖泡時,茶芽條條挺立,上下交錯如鐘乳石漂浮。

白牡丹——白牡丹因其綠葉夾銀白色毫心,形似花朵,沖泡後綠葉托著嫩芽,宛如蓓蕾初放的牡丹花。

貢眉——貢眉,是白茶中產量最高的一個品種,其產量約佔到了白茶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壽眉——白茶中等級最低。壽眉成茶不帶毫芽,色澤灰綠帶黃,滋味清淡,湯色杏綠,葉底黃綠粗雜。

新工藝白茶——新工藝白茶,是為適應港澳市場的需要,1968年研製的一個新產品,新工藝白茶鮮葉原料與貢眉(壽眉)相同,現在大多采「大白茶」芽葉。

新工藝白茶萎凋程度較傳統工藝白茶為輕,便於後期揉撚。輕發酵是新工藝白茶的第二大特點,將適度的萎凋葉堆積,這就是發酵,用以促進「味濃香高」(相對於傳統白茶相比)。揉撚是新工藝白茶區別於傳統工藝白茶獨有的工序,其作用在於做形和增加滋味濃度。

新工藝白茶其外形捲縮,略帶褶條,清香味濃,湯色橙紅,滋味甘和稍濃;茶湯味似綠茶但無清香,似紅茶但有沒有紅茶發酵的感覺;其基本特徵是濃醇清甘又有閩北烏龍的「馥鬱」;葉底展開後可見其色澤青灰帶黃,筋脈帶紅。

白茶餅——白茶餅是近些年開始在市場上逐漸多起來的緊壓產品,其製作原料一般採用常見的白茶原料,如白牡丹、貢眉及壽眉等,在精製中採取「蒸壓」工藝,壓製成餅。因為生產工藝與傳統散茶類似,故品質特點接近,但由於經過了加溫蒸壓的過程,口感較之散茶會更加柔和,且便於儲存與運輸。

04

產地

白茶(樹)又名野藤茶、藤茶、白茶餅,屬於葡萄科,分布在雲南、廣西、廣東、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等海拔400-1300米的灌叢中、林中、石上、河邊。

白茶主要產區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

05

工藝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撚,隻經過曬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一般分為萎凋和乾燥兩道工序(細分有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而其關鍵是在於萎凋。白茶製法的特點是既不破壞酶的活性,又不促進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顯現,湯味鮮爽。

採摘——白茶根據氣溫採摘玉白色一芽一葉初展鮮葉,做到早采、嫩采、勤采、凈采。芽葉成朵,大小均勻,留柄要短。輕采輕放。竹簍盛裝、竹筐貯運。

萎凋——萎凋分為室內自然萎凋、複式萎凋和加溫萎凋。要根據氣候靈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悶熱的晴朗氣象,採取室內萎凋或複式萎凋為佳。

採摘鮮葉用竹匾及時攤放,厚度均勻,不可翻動。攤青後,根據氣候條件和鮮葉等級,靈活選用室內自然萎凋、複式萎凋或加溫萎凋。當茶葉達七、八成乾時,室內自然萎凋和複式萎凋都需進行並篩。

烘乾——該精製工藝是在剔除梗、片、蠟葉、紅張、暗張之後,以文火進行烘焙至足乾,隻宜以火香襯托茶香。

初烘:烘乾機溫度100-120℃,時間:10分鐘;攤涼:15分鐘。

復烘:溫度80-90℃;低溫長烘70℃左右。待水分含量為4~5%時,趁熱裝箱。

保存——茶葉乾茶含水分控制在5%以內,放入冰庫,溫度1-5℃。冰庫取出的茶葉三小時後打開,進行包裝。

06

功效

無火氣——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雲:「茶者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近自然,且斷煙火氣耳」,不炒不揉最接近自然氣息的白茶不含火氣,清涼可人。

降三高——白茶能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可以顯著提高體內脂酶活性,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延緩萄葡粉的腸吸收,分解體內血液多餘的糖分,促進血糖平衡,降血脂降血壓效果突出,適宜三高人群飲用。

明雙目——白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它被人體吸收後,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合成視紫紅質,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可預防夜盲症與乾眼病。同時白茶還有防異塵餘生物質,對人體的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能減少電腦電視異塵餘生的危害。

護肝臟——保肝護肝,解酒醒酒。白茶片富含的二氫楊梅素等黃酮類天然物質可以保護肝臟,加速乙醇(酒精)代謝產物乙醛迅速分解,變成無毒物質,降低對肝細胞的損害。

防暑熱——「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夏,心屬火,萬物長至極,暑氣盛。重在養心、戒躁戒嗔,要心柔意軟、志性寬和。濁氣宣洩,皮膚腠理宣通,順應夏陽氣在外的特點。宜飲陳年白茶、綠茶,鐵觀音,台灣高山茶,生普等。

07

沖泡

1-3年的白茶用蓋碗來泡,三年以上的白茶可以用壺煮著喝。

「蓋碗泡法」

投茶:根據蓋碗容量的大小來定,一般投茶量為蓋碗量的三分之一,記住寧少勿多這個詞就好。

潤茶:用溫度適中的開水,然後用「潤」的手法慢慢將茶葉喚醒。

沖泡:沖泡的水溫宜高,手法是沿蓋碗邊沿緩緩注入,水流一定要低,不能對著茶葉沖。

出湯:出湯要把握兩點,就是時間和手法,注完水後停留5秒即可出湯,手法要平、穩、快,碗要端平,到了出湯的時間千萬別猶豫,一定要快,儘快瀝乾;瀝乾後,蓋碗歸位,蓋子可稍微打開,讓茶葉通通氧氣,這樣茶湯會更好喝。

「煮茶法」

用壺煮老白茶,投茶量要看壺的大小,比如200ml的水,就投2g,水多一點,茶就多一點。把水燒的快要沸騰時再放老白茶,這樣煮出來的老白茶至於太苦澀。

先將白茶用錫袋密封包裝後,再置於密度高、有一定強度、無異味的密封食品級塑膠袋中。如果短期內(20天內)喝完,放在乾燥陰涼處即可。如果想長期保存(一年以上),則需要置於密封的儲存藏室中(茶葉單獨存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