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育學科知識與能力知識點—養生


一、我國傳統養生思想的產生和發展

從歷史記載,養生學的始萌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在甲骨文中可以發現有關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的文字記錄。

《呂氏春秋》中對人的認識,提出了「貴生」「重生」的思想。《呂氏春秋》雲:「聖人深慮天下,莫貴於生。」「貴生」,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養生」。《呂氏春秋》雲:「凡養生,莫若知本,知本則病無由至矣。」這裡的「本」,就是「精神」。「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

老子、莊子:以為慾望太過能致疾損壽,主張清靜養神。

孔子:則認為飲食起居與壽命有直接關係,他說:「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已取之也,夫寢處不適,飲食不節,勞逸過度者,疾共殺之。」

戰國末期:思想家荀況首次提出「製天命而用之」,認識到人之生死壽夭非「天命」註定,這對養生學的發展有積極意義。

秦漢至隋唐:這個時期,傳統養生得到了明顯的發展充實。

魏晉至唐統一中國三百餘年間:在意識修養方面,主張清虛無為,順應自然;在具體方面,重視導引吐納,甚而服食。

宋元時期:湧現的養生學家主要是金元四大家和陳直、鄒鉉、邱處機、王圭等,撰著了《養老奉親書》《保生要錄》《攝生消息論》《泰定養生主論》等大批養生專著,並繼承發展了《黃帝內經》的養生思路,使傳統養生學日臻完美。

明清養生學家:所推崇保養精、氣、神為首務,壽夭與先天、後天有關等觀點,並且湧現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養生讀物。在養生學術理論方面,則首推張景嶽,其次是李梃。

明朝李時珍:藥學專著《本草綱目》對豐富發展飲食調養的論述,也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自1840年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年歷史中,由於清政府的腐敗,帝國主義的入侵,使得養生學也瀕於夭折,這一時期養生著作寥寥無幾,其中主要的養生熟記是任廷芬的《延壽新書》、胡宣明的《攝生論》以及一些氣功著作等。

二、傳統養生內容與特徵

1.情感調諧:情感調諧包括:①自我調諧;②人際關係;③宗教、自由。我國養生學非常重視人的情感活動對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提出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為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生活起居:有節奏有規律的生活、學習,合理安排一天的休息、飲食、睡眠、生活衛生、身體鍛煉,使之形成制度化和養成習慣,對於人的健康長壽有著重要意義。

3.飲食調理:「民以食為天」,飲食調理就是從養生角度,向人揭示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其療、補作用。它主要包括保養脾胃、飲食有節、因人因時因地製宜、忌口等。

4.房事調諧:房事調諧主要包括節慾保精;行房有度,合房有術;房事宜忌等內容。

5.勞動運動:勞動運動包括勞動健身、古代健身運動、現代健身運動等。

6.氣功調諧:氣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是祖國醫學珍貴遺產的一部分。氣功調諧主要包括吐納、導引、內養、保健等內容。

7.經絡穴位:經絡穴位養生法是運用針刺、艾灸、按摩等中醫學的治療手段進行養生的一種方法。按摩是通過「按」、「拿」、「點」、「推」、「揉」、「拍」等方法,對人體各部位經絡、穴位進行推拿,而起到運行氣血、疏理經絡、健身祛病的功效。

8.藥物調理:藥物調理包括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我國傳統養生方法多種多樣,概括起來主要有:氣功養生、太極拳養生、導引、按摩保健等。

三、世界醫療體操的鼻祖——華佗

華佗根據人的生理特點和動作習慣,效仿五禽動作,編成了世界上最早的醫療體操——五禽戲。這套操是模仿虎、鹿、猿、熊、鶴五種動物的自然動作編成的。(在古代,禽的含義和現在不一樣,它是鳥與獸的總稱)

四、孫思邈健身養生法

隋唐時代的大醫學家孫思邈活了101歲,成為我國古代科學家中年壽最高的人。他不僅長壽而且在71歲時寫成醫學名著《千金要方》,更在100歲高齡時續寫《千金翼方》。這兩部書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廣泛輯錄了前代各家方書及民間驗方,保存了唐代以前大量醫學文獻資料,不但內容豐富,而且在病症分類上創立了新體系,是祖國醫學史上重要典籍。

五、流傳最廣的導引術

在我國古老的導引術中,八段錦是流傳最廣,對導引術發展影響最大的一種。依據現有文獻,八段錦之名最早出現在南宋洪邁撰寫的《夷堅乙志》中。

第一段:兩手托天理三焦;第二段:左右開弓似射鵰;第三段:調理脾胃須單舉;第四段:五勞七傷往後瞧;第五段:搖頭擺尾去心火;第六段:兩手攀足固腎腰;第七段:攢拳怒目增氣力;第八段:背後七顛百病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