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積極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力量,解決好未成年心理健康問題

播放GIF

播放GIF

藍字關注我!我都在這裡守候著你~

??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7月23日就「健康中國行動」之心理健康行動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就未成年人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做了相關情況的介紹:

第一個問題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應該怎麼去發現,我們不太能夠指望未成年人自己有這樣的自覺的意識,所以責任主要在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系統對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實際上關注的很早,也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在具體舉措上,包括在學校配備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師,心理諮詢的專業人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研發心理健康的教材和一些科普的產品、科普的設備,在這方面其實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了,有比較好的基礎。剛才我們主持人也提到,學校在加強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全員培訓,所以在教育系統是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的保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一些舉措。

第二,在家庭這個層面,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現在政府有一些地方,還有社會機構,也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比如說嘗試通過家長學校,嘗試通過家校一體化平台的一些搭建來幫助學校和家長共同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這個是有努力,但這個還要花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和更專業的措施,能夠讓家長有對孩子心理健康關注保護的知識和技能。

第三也很重要,就是社會,包括在健康中國專項行動中也有一個健康環境的塑造項目,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個人、家庭、社會和他所處的小環境的影響,包括自然環境也有影響。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得對所有影響他的影響因素,如果我們能夠有好的乾預、好的措施我們應該去採取,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所以對於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應該怎麼去識別,怎麼去發現,怎麼去保護,我還是期望從這個角度去回答,就是我們學校、家庭、社會應該聯手共同去保護。第二是不是可以通過人工智慧的方法在互聯網上發現未成年人或者是青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首先想強調的一點,通過在互聯網上宣洩,這種方式是不太可能科學的減輕壓力或心理問題,這不是一個科學的減壓方法,不是一個科學地應對心理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前提。第二呢是用人工智慧的方法是不是可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有一個團隊,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它關注的是一個主題,就是「自殺乾預」。打熱線電話是他主動求助,但是還有很多人不願意主動求助,而我們又不能夠忽視這個群體的存在。我們這個團隊是通過在微博上發布的文字內容的分析去發現可能有自殺傾向的人,然後跟他一對一地,類似私信的方式去提供一些幫助他緩解壓力,或者告訴他應該去哪兒求助的信息 。我們這個工作也有正式發表的學術論文,有實際的社會實踐,不管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去論證這個方法的可行性,還是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去看這個方法的有用性,這兩個方面都是有保證的,我們能夠看到還是有期望通過一些人工智慧的方式,通過網路平台去解決心理問題,但這個一定有科學的方法。剛才您問到的第三點非常重要,就是隱私的保護。

我們研究所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叫科研倫理審核委員會,要對研究的整個方案進行審核,審核的目的就是保證方案是科學的,而且是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不會對我們要幫助的群體有潛在的傷害。隱私的保護,我想應該是幾個方面一起努力:一是我們的方法一定要科學,二是我們的網路監管也一定要到位,三是我們大家也應該有這方面的認識,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一個網路社會,我們的生活已經和網路息息相關,這個平台可以提供有效心理健康服務,便利、可及性高、保護隱私。所以這種隱私的保護也需要政策層面、公眾意識層面,以及專業機構一起努力維護和實現的。

播放GIF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