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濕邪不除,三月四月最難熬。

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姿勢

老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早春時節,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臍這四個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除了注意日常保暖,一些保健方法能使春捂的養生效果事半功倍。

1

手腕,點按神門穴

手腕處有心經的原穴,神門穴。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臟腑的元氣和生命的原動力所發出的穴位,能夠強化臟腑。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神門穴在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的裡側。主治病症為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平常沒事的時候用拇指指端反覆點按神門穴30次,可以去除煩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時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2

腰眼,意守腎俞穴

播放GIF

腰眼也是春捂的重要部位。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會腰部酸軟怕冷,經常尿頻或精神容易睏倦疲乏。按摩腰部腎俞穴可滋陰壯陽,補腎健腰。

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該穴,可溫暖腎陽。此外可兩手握拳,以食指掌指關節突起部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方向壓揉9次,再逆時針方向壓揉9次,如此連做36次。

3

小腿,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播放GIF

很多老人容易出現偏頭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眼睛痛,這種表現屬於肝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以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

足臨泣穴就在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陽輔穴在小腿的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4

肚臍,聚氣神闕穴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此處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愛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

1、揉中法

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2、艾灸法

買點中藥艾條,直接懸灸肚臍(神闕)也可以配個灸盒平躺著灸。溫度以皮膚能承受的力度為準,時間在20分鐘。

3、意守法

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闕,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濕邪是中醫六淫之一,發病原因或是外感濕邪,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或是內濕所致,多由嗜酒成癖或過食生冷,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

春季過後,南方地區雨水增多,自然環境的濕邪旺盛,容易侵犯人體。同時,春季萬物生髮,也是病菌生長繁殖最快的季節,病菌容易入侵人體,引起抵抗力下降,濕邪也更容易攻佔「脆弱」人體。

人體就經歷著「內憂外患」的濕邪入侵,中醫將因環境潮濕而導致的濕邪致病,稱為「外濕」。

外濕由肌表侵入,以感冒、流感,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腸胃不適,泌尿系統疾病,脊椎關節相關疼痛等為南方常見的春季疾病。

濕氣不除

百病趁虛而入

面對「回南天」現象,百病趁虛而入都來自於一個「濕」字,「祛濕」也就成為春季養生的關鍵詞。

因此,小編為大家總結了以下幾種容易受濕邪侵襲的人群及癥狀表現,並推薦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的對症祛濕方。

濕邪癥狀表現

舌頭:舌苔厚膩,兩側有齒痕,刷牙後總感覺不清爽。

大便:大便溏爛,粘滯不爽,馬桶難沖乾淨,極少數有便秘。

身材:胖人一般多濕。

精神狀態:頭腦昏沉,身體困重,總是睡不夠,不願活動。

皮疹形態:腫脹、糜爛、滲出明顯。

瘙癢部位:濕氣重濁,易侵犯人體下部,如陰囊、小腿、腳部。

國醫大師路志正教授認為:濕非一病、百病兼之,下面這幾個方子最實用最對症,供大家參考。

濕邪在嘴 口臭、口中痰多、異味

濕氣表現在嘴巴裡面就是痰,這痰不是呼吸道上來的:輕者口腔中有粘膩不爽的感覺,口角拉粘;重者吐出的所有和痰一樣的粘稠物,都叫做痰。

比如一部分的腦部疾病,或者癲癇的患者。發作時,口中吐出粘稠粘液。腦中風發作時,喉中痰鳴如拉鋸。

茵陳

路老驗方:茵陳大棗水

用法:茵陳蒿30克,紅棗10枚。將紅棗掰碎,與茵陳共入鍋中,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分1~2次食棗、喝湯。

濕邪在脾 腹瀉、便秘

濕邪在脾的表現可以為腹瀉,也可以為便秘。

腹瀉

非感染性腹瀉多半是濕邪引起的,對於濕邪在脾引起的腹瀉,治療時要健脾補氣、滲濕止瀉,中醫古方裡就有一種專門針對這種情況的方葯參苓白朮散。

普通人若脾有濕邪,可在藥店裡買參苓白朮丸,用煮棗的熱水送服。

此外,茯苓和白朮都是參苓白朮散裡的中藥,一個健脾,一個祛濕,二者煮水或泡茶喝也有健脾止瀉的作用。

路老經驗方:茯苓白朮茶

用法:茯苓10克,炒白朮10克;將二者清洗乾淨後,一起煮水代茶飲,可以健脾祛濕,止瀉。

便秘

如果濕邪在脾的表現為便秘:大便粘滯不爽,欲便不盡,質地不乾,排便時間長,許多達半小時以上。

路老經驗方:萊菔散

用法:炒萊菔1.5克,將萊菔子磨細粉,沖服。每次1.5克,早晚開水送下。

濕邪在頭 頭痛

因痰濕而頭痛的患者,往往體型比較豐腴,平時飲食不節,喜食甘甜肥膩。這類患者可喝點三仁茶。

冬瓜仁

路老經驗方:三仁茶

用法:炒杏仁9克,生薏苡仁30克,冬瓜仁10克,薑2片。將所有材料洗凈後,加水一起煎煮,代茶頻飲。

此茶具有清熱祛濕,通利水道的功效,適用於頭重發矇,尤其是陰天加重者。注意,冬瓜仁不可以直接吃,要打碎後再煮水。

濕邪在皮膚 濕疹、腳氣(足癬)

很多皮膚上的問題,其實歸根結底都是濕熱引起的,最常見的就是濕疹、足癬。

濕疹患者可以在家裡種上一盆蘆薈,在急性濕疹發作時可以用蘆薈葉、或者是大量的護膚霜擦拭患處,能起到止癢的作用。如果有滲出液就不要用這種辦法了。

如果足癬不是很嚴重,可以不用服湯劑,每晚洗腳後,撒上痱子粉, 堅持下去也能痊癒。

嚴重者可選用一些祛濕的中藥,煎湯後外用洗腳,有輔助治療足癬的作用。蛇床子這味中藥味苦性溫,能燥濕祛風,對體內濕重引起的足癬有不錯的效果。

蛇床子

路老經驗方:蛇床子劑治足癬

用法:蛇床子、蒼耳子、百部、枯礬、地膚子各 20 克。將這些藥包起來後,加清水 1000 毫升,煎沸 15 分鐘。具有清熱燥濕,祛風止癢的功效,適用於足癬水皰多或糜爛者。

用量:將藥液倒入盆內,待溫時將患足浸泡在藥液中 30 分鐘。每日 1 劑,日浸泡 2 次,7 日為 1 個療程。注意水溫不要太高,以免加重病情。

其他祛濕小妙法

從內環境來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生活在南方的人體質都會逐漸變成以濕熱為基礎,在水汽縈繞的季節,就更應把體內濕氣排出。

在中醫看來,除了食療調理以外,比較簡單祛濕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

▌運動祛濕法:運動出汗是去濕氣很好的方式,通過合理的運動排汗把身體裡面的濕氣排出來。春季陽氣生髮,如果氣象允許,曬曬太陽、做些有氧運動從而達到微出汗,可以保持身體調控濕度的能力。

▌艾草祛濕法:點燃艾條在神闕、氣海、關元穴分別灸10~15分鐘。

▌薑片祛濕法:每天早上吃上三片薑,生薑能起到溫中化濕的作用,但對於本身是熱性體質的人就不適用。

從外環境來看,室內除濕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根據一些居家能手的實驗,善用廚房裡的天然除濕劑就能打敗「回南天」。

▌蘇打粉:廚房裡唾手可得的蘇打粉可以吸收濕氣,結塊後還能用來當清潔劑,刷洗浴缸、洗手台、臉盆等,去油去汙兼防霉,效果頗佳。

▌咖啡渣:喝剩的咖啡渣兼具吸濕、除臭的雙重效果,放進紗布袋、絲襪中,就是方便的小型除濕包。

▌洗衣粉:打開新的洗衣粉,倒入用完的濕紙巾盒中,放在需要除濕的角落。洗衣粉吸水分結塊後仍可洗衣服,一點不浪費。特別提示:洗衣粉除濕劑要避開米缸附近,以免白米吸收洗衣粉的味道。

徵集:攝影 畫作 趣文 美食 評論 視頻 音頻

郵箱:2714644207qq.com

作者:投稿請附百字簡介、兩張生活照整理成檔

題材:思想豐富鮮明,風格樸實易懂,時代個性

「詩羊羊」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