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茶葉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茶葉行業競爭格局及發展趨勢分析
1、行業上下遊關係
中國茶行業產業鏈上遊主要是茶葉種植行業,中遊是茶葉加工行業,下遊主要是茶葉流通消費領域。
(1)茶葉種植
茶葉種植為茶葉加工提供最基礎的原材料供應。中國的茶葉種植有著悠久的歷史,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以傳統的生產加工方式為主,生產組織形式以(茶場、市場、公司)+農戶為主;區域分布明顯,新型茶區,尤其是綠茶快速發展;茶葉產業技術水準與先進產茶國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表現為茶樹良種普及率低生產力整體水準低下。

(2)茶葉加工
茶葉加工屬於茶行業產業鏈中間環節,對上遊和下遊的發展都起到一定的影響,同時上下遊的發展對茶葉加工行業也有較大的影響。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獨特的加工工藝,茶產品結構也朝優質、有機、特色、質優價廉方向發展。但是,我國的茶葉加工行業仍然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等弊端。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資訊顧問有限公司《茶葉行業發展現狀及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3)茶葉流通銷費 費
流通銷費環節是指產品(服務)由生產者到終端消費者的一系列過程,主要包含流通和消費兩部分。其中,茶葉流通主要是通過貿易市場、批發市場、經銷商等各種批發管道進入茶莊、專賣店、茶館以及商場專櫃等零售商;近年來,茶加工企業更加註重品牌建設,在批發管道的基礎上,建立了符合自身發展特點的直銷管道,不僅降低了流通環節的費用,還有利於在消費者當中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而在消費領域,根據消費習慣的不同,茶葉的消費主要可分為家庭消費、服務性消費、團體消費、禮品消費、休閑消費以及收藏消費等。
2、行業發展現狀
(1)茶產業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中國茶葉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十二五」期間,面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國茶葉產業在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市場需求不斷更新的雙重挑戰下,依然展現出蓬勃生機和活力,各項經濟指標均持續穩步增長。2015 年,全國(18 個產茶省)茶園面積擴增至 4,316 萬畝,其中採摘面積 3,387 萬畝,投產率達 78.5%;茶葉總產量增加至 227.8 萬噸,農業產值達到 1,519.2 億元;茶葉內銷量預計達到 172 萬噸,銷售額約為 1,580 億元;茶葉出口量繼續保持在 30 萬噸左右,出口金額上漲至 12 億美元,出口單價超過 4000美元/噸。產業布局漸趨合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意識不斷提升,淘汰落後產能和產業結構重組步伐加快,為持續推進產業轉型更新,謀求經濟新常態下的產業新太空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根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2016 年中國茶業經濟形勢簡報》,2016 年,全國總面積接近 4,400 萬畝,採摘面積 3,637 萬畝;茶葉總產量約為 243 萬噸,農業產值達到 1,680 億元;茶葉內銷量約為 182 萬噸,銷售額約為 2,002 億元;茶葉出口總量 32.9 萬噸,出口金額 14.8 億美元,出口均價 4,490 美元/噸。
中國茶葉已經連續十年增產增收,茶園總面積和可採摘茶葉面積連年擴大,茶園總面積、茶葉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茶葉市場消費持續向好。我國的茶葉生產正在由依賴面積擴張的粗放發展向提高茶葉品質和綜合利用率的集約發展轉變。
(2)茶產業競爭格局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品牌影響力和集中度均十分低,前四大品牌企業各自市場份額均不超過 5%,相比於台灣、英國等地存在巨大差異,造成國內企業競爭力低下。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從國家工商總局企業註冊統計和市場主體發展數據綜合分析,截至 2015 年底,我國登記註冊並實際運轉的茶葉企業共有 53,976 家,與 2014 年的數量大體持平。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僅佔 3%,其餘 97%均為中小型企業。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
我國茶葉產業發展目前總體仍呈現出「小散弱」的格局,品牌是「軟肋」、市場是「瓶頸」,企業規模有限、綜合實力偏弱是製約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產業經濟效益與規模基礎不相符,2015 年我國茶園平均畝產為 67.3kg/畝,較 2010年平均畝產水準僅增長 1.8%,較 78.9kg/畝的世界平均水準也有較大差距。有規模優勢做不大,有品質優勢做不強,產業效益不均衡、標準化程度低、工業化水準不高、國際市場佔有率有限是當前產業發展面臨的現實矛盾和突出問題:
A、茶葉生產資源消耗度高,「綠色茶葉」仍存距離。
B、生產方式製約,資源利用率偏低。
C、產業延伸有限,結構單一。
D、經營方式落後,社會化生產融入不足。
E、科技貢獻力有限,標準體系仍待完善。
F、國內市場產銷脫節,結構性過剩顯現。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更新國內消費者已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同時品牌茶葉又可以利用多種管道快速佔領市場,未來品牌茶葉市場份額將會繼續提升,茶葉品牌化是未來發展趨勢,有望催生大型龍頭企業。
3、行業發展趨勢
(1)政府發揮導向作用促進茶葉產業提檔更新
茶葉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我國茶葉生產快速發展,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成為世界第一大產茶國。但是,我國茶產業大而不強、大而不精、大而不彰,品質效益和競爭力差距明顯,影響了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一帶一路」戰略加快實施,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消費結構加快更新,茶產業提檔更新發展迎來難得的機遇。2016年 10 月,農業部發布《農業部關於抓住機遇做強茶產業的意見》,《意見》強調到 2020 年的未來一段時期的發展目標為提高茶葉品質效益、提高茶產業競爭力、提高茶產業持續發展能力;2017 年 2 月 5 日,中央一號檔案——《關於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乾意見》新世紀以來首次明確提到「茶」,強調要「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更新。
(2)、茶葉消費多元化成產業發展新趨勢
自 2016 年起,自飲茶展現出新的增長潛力,開始回歸日常飲品的屬性,2017年,茶行業市場將繼續這一趨勢。數據顯示,過去 10 年間人均茶葉消費量複合增長率達到 11.1%。消費更新和人口紅利的雙重疊加,營造出更好的產業成長氛圍。「國八條」發布以來,茶葉的產品結構也在逐步的調整,高端茶市場預冷,整體行業的利潤率自 2013 年以來出現回落。行業利潤的回落預示著茶葉的消費也漸漸回歸飲品的基本屬性。
從消費習慣來看,2017 年消費群體將進一步細分,多元化的消費觀念成為茶葉消費的新趨勢。茶葉天然、健康的特點以及對茶文化的推廣,茶葉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茶葉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不同類別的消費者對茶葉的消費需求也存在較大差異。茶葉消費從最初的「禮品」、「自飲」不斷的延伸和細化,由此衍生出多元化的新需求、新模式。創新產品和新的茶葉衍生品的發展,將進一步滿足不斷分化的消費需求。
(3)更加註重品牌建設與品牌內涵發展
目前我國茶葉行業企業數量多而分散,企業整體規模不大,作坊式小企業較多,達到一定規模並擁有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品牌企業較少。隨著國內消費水準提高,消費者對茶葉的品質、安全日益重視,己經由購買非品牌茶葉逐步轉向購買品牌茶葉。
品牌內涵變得更加重要,符合消費者感知且獨具特色的品牌將嶄露頭角。未來幾年,茶行業「品類強,品牌弱」的局面還會長期存在,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高度同質化和簡單粗放的品牌建設思維。在對消費者的調研中,「品牌」成為消費者選購茶葉時的首要關注因素。消費者對於知名茶企的品牌溢價接受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另一方面,新的業務模式以及跨界融合,將為茶企帶來更多的機會。從「+互聯網」、「+旅遊」、「眾商模式」、「私人訂製」等新的業務模式和跨界融合不斷出現。
(4)健康主題的消費需求日趨強烈
飲茶是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可提高生活品質的習慣,符合現階段消費者對健康和高生活品質的訴求。飲茶人群的增長帶動著茶葉市場規模擴張,促使茶業企業擴大生產,使一些品牌認可度高的茶葉企業脫穎而出。隨著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有機茶類似的健康類食品,必然將進入千家萬戶。特別是在食品安全醜聞不斷出現的今天,一些中高端人群,需要健康的食品和綠色的食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