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好東西不願意分享,是寶寶「自私」嗎?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帶橙寶在小區裡玩,遇到2歲的優優。她帶著一些字母餅乾,優優奶奶特別熱情地要求優優給橙寶幾個餅乾,優優果斷地說「不給!」優優奶奶覺得很尷尬「你這孩子怎麼這麼自私,有好東西不是分享嗎?」優優就是不給。我們怕引起優優的不高興,趕緊說「橙寶也帶著,不用給他吃!」優優奶奶才停止了數落優優。

小孩子有好東西不喜歡分享,就被大人解讀為「自私」,其實這是錯誤的概念。有時候孩子的年齡還沒有達到該分享的程度,或者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周圍環境的原因,導致孩子不願意分享,家長們一定搞清楚這些原因,不要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分享的能力是逐步發展的

在孩子分享這件事上,匹茲堡大學的心理學家認為,兩歲是一個分水嶺。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將18個月大和25個月大的孩子分成兩組,請求孩子們分享時,18個月大的一組分享的比例是50%,25個月大的孩子分享的比例是70%。這就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認知能力會增強,能夠理解別人的感受。

另外,孩子的物權意識是逐步發展起來,有了物權意識才會學會分享。

在1歲半前,孩子並沒有物權意識,不知道你的我的,談不上分享和佔有。1歲半到2歲時,孩子開始有了佔有慾,認為只要在他手上的就是他的。2歲到3歲,孩子能分出你的東西和我的東西,但是特別以自我為中心,不願意分享。4歲到5歲,孩子有了物權意識,知道一個東西不屬於自己,大家可以一起玩。

還有哪些原因導致孩子不願意和人分享

除了年齡的關係外,還有一些原因導致孩子不願意分享。

*強迫孩子分享

就像前面提到的優優奶奶一樣,很多家長喜歡強迫孩子分享,孩子不願意,家長就數落孩子。有的甚至直接拿過孩子手裡的東西,幫他分享出去,招來孩子的不滿。

在孩子沒有做好準備的時候,被強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如果自己手裡的東西經常被別人隨意拿走,他就會充滿強烈的佔有慾,總害怕失去,所以更加不願意分享。

*沒有給孩子準備充足的物質

如果孩子手裡東西很多,比如他的盒子裡有好多葡萄,分享幾個出去也不會影響到他的利益,他就願意分享。如果他手裡東西很少,就一個蘋果,讓他分享出去,就會很難。給別人,自己就不能吃了,就這麼簡單,除非他不喜歡吃蘋果。

一般帶孩子外出玩的時候,只會準備一點東西,夠孩子自己吃,臨時遇到分享的問題,就會讓孩子為難。

*過於溺愛孩子

現在每個家庭一般1-3個孩子,孩子很少,甚至會有6個至親的大人寵愛,孩子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更加強烈。在家裡時,大人都會以孩子第一,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也給孩子吃。看到好的玩具,孩子要就抓緊買。

在家裡大人也經常逗孩子「給我吃一口吧!」孩子大方地送到嘴邊,然後又說「我不吃,是逗你玩的!」結果孩子就知道大人不是真正的需要,只是開玩笑而已,慢慢地失去了分享的興趣。

*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孩子本身模仿能力特彆強,如果周圍的大人、孩子都不喜歡分享,他也會學會這種處事方式。孩子年齡小,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認為別人做的就是對的,不斷地學習模仿成為一種習慣,如果大人再不去糾正,孩子更加認定自己的做法就是正確的,久而久之就真的「自私」了。

如何教孩子學會分享

雖然孩子的分享意識是有年齡限制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從小教他學會分享,孩子會把好的習慣固化下來。

*多引導孩子分享

孩子因為害怕失去不願意分享,家長多引導孩子,食物就是趁新鮮吃了,吃了可以再買。玩具給小朋友玩,小朋友還會還回來,不會跑走。

告訴孩子,小朋友之間是互相分享的,上次小朋友不是給你吃過什麼好東西、玩過好玩具嗎?逐漸激發孩子的同理心。

平時給孩子讀一些分享有關的繪本,讓孩子了解分享是怎麼回事。分享可以帶給自己快樂,讓他學故事中的做法去實踐,孩子更容易進入到情景中去。

在家裡和孩子玩一些分享的遊戲,讓孩子給大人拿一些玩具、好吃的進行分享,大人不能拒絕,要接受,該吃的吃掉,能玩的玩起來,這時給孩子鼓掌,孩子會有成就感。

*尊重孩子的意見

南京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博士王亞珺說,兒童都是先懂得「獨佔」才會「分享」, 先懂得「利己」才會「利他」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時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只有孩子擁有了物權安全感,才能獲得良好的自尊,進而才能更好地分享。孩子小時候越「自私」,長大可能越有出息,家長別急著讓孩子改。

一般等孩子3歲以後,就該正式引導孩子分享了。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孩子會認為自己被尊重,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識,就會主動分享。

讓孩子自己決定分享哪些東西,分享多少,家長不給他做決定,只是告訴他應該分享,孩子掌握了自主權,我的地盤我做主,分享就會變得很容易。不管孩子分享得有多少,只要走出第一步,我們都要給他表揚,強化他分享的品質。

*體驗分享的快樂

Dr.魏提出了體驗分享快樂的方法,不妨試著做起來。

多準備一些玩具和好吃的:當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為了避免孩子害怕失去不願意分享,就多準備幾個玩具,讓大家都有的玩,不要一個玩一個看著。多準備一些好吃的,讓孩子不用擔心別人吃光了他沒有了。

讓孩子們交換玩玩具:比如一個有小汽車,一個有小飛機,交換著玩,體驗不同類型的玩具,也可以體驗另一種快樂,把這個信息準確地傳達個孩子。

讓孩子們一起玩玩具:比如一些球類運動、跳繩之類的,大家一起做遊戲,玩起來會很開心。經常看到一些小孩子追著一個球跑,大呼小叫的,玩得很痛快。

*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先做一個善於分享的人,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鄰居、朋友、家人,讓孩子耳濡目染,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將遠遠超過千萬遍空洞的說教。

總之,當孩子還沒學會分享的時候,不要隨意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教孩子學會分享是一門藝術,要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使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如果您覺得有用,麻煩點個贊再走唄!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我們一起討論哦!感謝支持!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