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不願意分享,先別責怪他「自私」,和家長不會引導有關

文|文兒

前幾天出去玩,看到了這樣一個場景,兩位家長帶著兩個孩子在陰涼處休息,拿出了很多零食。五歲左右的女孩從一堆零食裡拿了一個小麵包,吃得很滿足。這時候另一個三歲左右的男孩,用手指著女孩手裡的麵包,面色焦急地暗示媽媽他也要吃。這位媽媽就用商量的口吻問女孩:能給弟弟吃一口嗎?女孩聽了直搖頭,媽媽一看商量不行,就想搶過來。沒想到女孩眼疾手快,把剩餘的麵包全部塞進嘴裡。小男孩看見了大哭,媽媽就氣得怒斥女孩:你怎麼這麼自私......

看到這個場景,真的很痛心。痛心的原因不是那個女孩不會分享,而是她媽媽不會引導她分享,最後還怒氣沖沖地指責她自私。從這一件事情可以看出,家長對孩子「分享」這件事缺乏引導意識,並且希望孩子天生就具備愛分享的好品質。孩子不願意分享,最好先別責怪他「自私」,家長應該反思自己有沒有引導他學會分享。

兩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物權概念,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很正常

有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很容易從他手裡要走東西,孩子長大後反而難了?這是因為兩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有物權概念,他知道有些東西數量是有限的,如果不守護住,自己將會失去它。孩子有物權概念是好事,他不容易受欺負、也不容易吃虧。如果他沒有物權概念,才讓人著急呢。有家長就反映,自己家的孩子保護不了他喜歡的東西,別的小朋友說拿走就拿走。所以,家裡孩子如果會保護自己的東西,家長應該開心,他的這種行為很正常。

家長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前提,應該讓他懂得「交換」

想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家長,要首先明白分享的目的。分享是為了更好的合作和團結,不是沒有價值的付出。當然,分享的目的家長是清楚的。所以,才希望孩子樂於分享,有好人緣,遇到困難也有人求助。家長要求孩子會分享的目的是好的,但是孩子並不懂得。孩子只知道如果他分享出去了,他就失去了他僅有的東西。建議家長讓孩子學會「分享」前,應該讓他懂得「交換」。交換的實質就是自己沒有損失東西,以物換物。

具體操作的方法就是,家長想要從孩子手裡要到東西,要拿東西交換。比如孩子手裡有一塊麵包,你想讓孩子分享,孩子不願意。家長就用其他零食交換,或者跟孩子談條件,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你可以給他,換他手裡的東西。孩子就能感受到以物換物的好處,容易把東西交出來。當孩子懂得「物物交換」以後,他也會懂得用東西交換別人和他玩、喜歡他等等,他慢慢就會變得會分享,並且不會吃虧。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