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植物的」就一定是健康的嗎?買東西時注意標籤上這幾個字!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聽說黃油吃多了會增高膽固醇,所以每次我都會買那種標明100%植物精鍊的植物黃油」,一位在乳製品櫃檯準備購買「植物黃油」的女士對記者說。的確,我們發現,如今許多消費者在選擇食品時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即無論什麼食品,只要在配料表中看到「植物」字樣,諸如「植物奶油」、「植物氫化油」、「植物黃油」等等,便認為是健康食品。不光是食品,買化妝品也要買植物的,純天然的,恨不得連瓶子上有花花草草才能安心用。對護膚品成分要求是0防腐、0人工合成、0香精、0添加化學製劑、0......彷彿純天然=安全,純植物=不刺激。

那麼「植物的」,「純天然的「就一定是安全的嗎?

「植物的」不一定就是健康的,這些名詞有些是食品廠商為了迎合百姓的消費心理而精心設計的,而「純植物來源」的提法讓消費者以為,只要有「植物」二字就健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植物黃油」和天然黃油孰優孰劣呢?

答案是:所謂的「植物黃油」,它和「人造奶油」、「人造黃油」、「人造脂肪」等一樣都是氫化植物油,除了含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外,氫化植物油中還含有非常多的飽和脂肪酸,雖然還帶著「植物」兩個字,但比豬油所含飽和脂肪酸還多!

反式脂肪酸被稱為心血管的「殺手」。營養學和醫學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酸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是飽和脂肪酸的35倍。

既然「植物的」並不意味著不含反式脂肪酸,我們怎樣從標籤上識別「反式脂肪酸」呢?

營養食品標籤是消費者了解食品營養組分和資訊的來源,在名目繁多的食品配料中,怎樣讓消費者從營養食品標籤上一眼就能辨識反式脂肪酸呢?如果在食品營養標籤上看到「氫化」這兩個字,那肯定含有反式脂肪酸。各種惹人眼目的名詞,如麥淇淋、人造奶油、植物奶油、植物黃油、人造脂肪、植物脂肪等,其實都是從「人造黃油」衍生出來的不同叫法。咖啡伴侶的主要成分是「植脂末」,而「植脂末」含有氫化植物油。

但是應注意,反式脂肪酸不是毒藥,偶爾食用含有它的產品,並不會引起嚴重危害。但是如果經常、大量食用,則可能給健康帶來潛在威脅。在相關法規問世之前,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過分依賴各種加工食品,不過分追求酥軟酥脆的口感,盡量減少人造黃油的攝入量,不要被那些似是而非的名稱所迷惑。

再回到化妝品,「純天然的」「植物的」≠安全、不刺激的!

有多少仙女因為被某寶店主安利了「純天然」、「純植物」的無刺激DIY護膚品,而用到臉過敏發炎;聽信了天然美容護(毀)膚(臉)理論,淘米水洗臉、檸檬片熬臉,自製蕃茄面膜美白......再拍根黃瓜,打個蛋,在臉上炒盤菜可好?導致的後果就是皮膚越來越不好。

在這裡我們要提醒各位小仙女們:

1.純天然≠安全、無刺激

有些植物提取的成分,對敏感肌刺激也很大,比如薄荷、迷迭香等具有一定的刺激性,而檸檬、薰衣草等會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光敏感反應。有些植物提取的護膚品中也會加入一些化學添加劑來防腐,保護植物成分的活性。所以大家在購買一款化妝品時首先不是糾結是否是「植物的」,而應該是自己對這款植物是否過敏。別一看到「植物的」就買買買,一定要看清成分。

2.純植物≠100%原料來自於植物

我們知道植物中的有效成分需要經過層層的物理化學過程才能將有效成分提取出來,無論是水包油還是油包水,純天然植物提取物是無法直接製成護膚品的,都要靠化學物質來調,並且要通過一些化學性添加物,讓成分穩定不易腐壞,同時也能被肌膚有效地運用及吸收。所以,純植物100%原料來自於植物,如果一瓶護膚品全是植物,100%植物含量,那不是護膚品,是果汁!

3.為什麼自製化妝品也不行呢?

你那農家樂般的DIY直接用在臉上,不僅起不到護膚的作用,還會因為蔬菜瓜果本身酸鹼度跨度很大軟化我們臉部的角質層,破壞皮膚天然保護層,刺激皮膚。除此之外,現在瓜果蔬菜中往往有農藥殘留,清洗不乾凈直接用在臉上的話,一不小心就會毀容的節奏啊!尤其是痘痘肌和敏感肌就不要亂用了。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