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反式脂肪:遠離添加 控制攝入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表示,計劃在2023年之前徹底清除全球食品供應鏈中使用的反式脂肪。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媒體引用WHO此前的統計數據稱,每年有超過50萬人死於因攝入反式脂肪導致的心血管疾病。

其實,只要弄清食物中反式脂肪的來源,控制好攝入量,我們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攝入過多反式脂肪而導致的健康風險。

主要來自氫化油

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反式脂肪是脂肪酸的一種,因其化學結構上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反式雙鍵」而得名,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

反式脂肪的主要來源是不完全氫化處理的植物油。植物油的氫化是通過在不飽和鍵上加氫,在不完全氫化的情況下,有一些雙鍵從天然的「順式結構」轉化為「反式結構」。

氫化植物油最初是替代豬油作為「起酥油」。液態植物油的起酥效果並不好,但經過氫化,在常溫下就是半固體,可以滿足工藝和口感要求。同時,氫化植物油還在食品工藝上有很多優勢,比如用氫化植物油做的蛋糕花紋更華麗且不易變形。此外,氫化植物油由於化學性質更加穩定,可以保存更長時間。

某些天然的食物中也含有反式脂肪,其中最主要的來源是牛、羊等反芻動物的肉、脂肪、乳和相關乳製品。這是因為反芻動物的胃裡有很多細菌,消化過程中會發酵產生反式脂肪,然後進入動物體內。因此,牛肉、牛奶、牛油都含有少量反式脂肪,大約佔總脂肪的2%~5%。

此外,煎炒烹炸過程中如果油溫過高、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少量反式脂肪;人類的乳汁中也含有反式脂肪,含量約為1%~10%。

植物油是主要攝入途徑

反式脂肪不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攝入太多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一點都不攝入反式脂肪是不可能的,畢竟天然食物中也存在反式脂肪。我們應該做的是盡量少攝入反式脂肪。

在我國市場上有兩類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普遍比較高,一類是天然和人造奶油、黃油,平均含量達到2克/100克;另一類是植物油,平均含量是0.86克/100克;其他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平均含量一般都比較低。

調查顯示,精鍊植物油是中國人攝入反式脂肪的最主要來源。因此,要避免攝入過多反式脂肪,首先要注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成年人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克~30克,但實際上,我國人均每日植物油攝入量將近40克,甚至有不少人每日植物油攝入量超過40克。

其次,要少吃含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代可可脂巧克力、薯條、薯片、蛋糕、威化餅乾、夾心餅乾等,由於製作過程中用到氫化油,因此其反式脂肪含量也比較高,應該少吃。

需要注意的是,在關注反式脂肪的同時,也不能忽略飽和脂肪和過多能量攝入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此次WHO的脂肪草案中也指出,飽和脂肪攝入量過高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飽和脂肪攝入比例不超過供能比的10%。

我國人均攝入量未超標

反式脂肪有損健康,需要控制攝入量,但我們也不必談「反」色變。實際上,反式脂肪對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只要不多吃就不必太擔心。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低於1%,對於成年人來說,相當於每天最多吃2.2克反式脂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曾進行「中國居民反式脂肪膳食攝入水準及其風險評估」,結果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攝入反式脂肪為0.39克,相當於供能比為0.16%,其中城市居民平均供能比高於農村居民,為0.25%。但即使是在北京、廣州這類大城市,人均反式脂肪的供能比也僅為0.34%,遠低於WHO的建議值。

雖然有部分研究報告稱反式脂肪還可能導致肥胖、癌症、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等疾病,但目前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反式脂肪存在導致心血管疾病以外的危害。

有些人擔心反式脂肪會沉積在體內無法代謝。其實,反式脂肪與普通脂肪的代謝途徑相同,並非不能代謝,也並非只能通過特殊途徑代謝。

來源/《中國醫藥報》

圖/來源於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