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化身複星旅文搖錢樹,Club Med漲了價格跌了口碑

全文共2213字,閱讀大約需要5分鐘

快速擴張、連年提價後,複星旅文的“搖錢樹”Club Med開始出現管理漏洞和口碑下滑。2015年,以高溢價拿下Club Med控股權的複星志得意滿,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多支付的數億歐元,複星將在中國市場賺回來。而隨後Club Med 在中國快速擴張舉措也印證了當時外界的猜測,且迅速成為複星旅文的業績支柱。除了度假區數量增加外,床位價格也一路攀高,平均每日床位價格從2015年的1043元,上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1317元,漲幅超過26%,旺季單日客房價更是動輒數千元。但與此同時,以高服務品質立足的Club Med開始有了“差評”,包括部分工作人員態度差、服務不專業、水果變質以及衛生狀況不佳等問題可見,病毒事件或許只是Club Med和複星“危機”的開始。

01

變味兒的Club Med

“亞布力諾如事件中,Club Med的處理、應對情況只是揭開了複星旅文管理機制漏洞的一角。”業內人士稱。有本次諾如事件涉事消費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前幾年在桂林Club Med就曾經出現過類似的事件,當時桂林度假村還進行了緊急關閉。而且,就在去年,亞布力度假村內還曾有住客用餐後出現不適的情況。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Club Med對此並未進行回應。

“近幾年,Club Med的服務確實下滑的厲害,這次在亞布力度假村內,多個房間拿到的水果都出現了腐爛、變質的情況,飲料也過了保存期限,除了食物,各個環節的服務、設施都與Club Med的消費水準存在不小的出入,甚至是自己近期所體驗過最差的,比如:房間內的冰箱損壞且髒亂不已、加濕器內有汙垢、spa淋浴房多處下水道堵塞等。”多位消費者表示。除了硬體設施外,早在10個月前,馬蜂窩旅遊網上就有遊客在桂林Club Med體驗過後表示,原本GO(類似專屬服務人員)是Club Med宣傳的最大亮點,然而這些工作人員卻對中國顧客表現出不耐煩。

其實,北京商報記者查找發現,除了亞布力Club Med度假村外,在大眾點評等平台上,桂林、三亞、北大壺的三家Club Med近年都出現多條對度假村內設施和服務的“差評”,還有點評用戶直接在差評中直言Club Med“變了”。

然而,近幾年,Club Med在頻繁獲消費者“差評”的同時,定價卻一路走高。北京商報記者從複星旅文獲得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Club Med全球度假村一價全包套餐中,平均每日床位價格從1043元漲到了1317元,漲幅超過了26%。

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吳麗雲直言,雖然Club Med的漲價可能包含一定的物價上漲客觀因素在,但複星將Club Med收入麾下後,相關項目在價格上漲的同時服務卻沒有做到同步提升,確實暴露出了Club Med以及複星在管理這一品牌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02

急速擴張

如果回顧從入股到拿下控股權的歷程,不難發現,複星對Club Med砸下重金,所以這個品牌必須成為“會下金蛋的母雞”。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複星國際以2828萬歐元的價格購入Club Med 的7.1%股權,隨後逐步增持。但當複興國際將目標瞄準控股權後,卻遭遇了強勁的競爭對手和一場拉鋸戰。

2013年,複星聯合體對Club Med發起收購要約,當時多家媒體報導,複星準備以每股價格17歐元全額收購。按照這個估值,Club Med 整體估值為6.49億歐元。不料,意大利富豪突然加入競購,經過幾輪競價,Club Med的估值已經超過9億歐元,這也意味著複星多支付了約3億歐元。也正是因為高昂的代價,有業內人士曾質疑,這筆買賣並不劃算,但更多人相信,中國龐大的市場就是複星出價的底氣。

事實也確是如此,Club Med已經成為複星子公司複星旅文的業務根基和盈利重心。複星旅文董事長錢建農就表示,為了讓這一品牌快速擴張,公司在近兩年多時間內改變了經營模式和戰略,從原有的“自持”、“租賃”、“管理合約”三種模式全部轉變為與第三方合作的輕資產管理方式,由此Club Med在中國、歐洲等駛入擴張快車道。

數據顯示,被複星收購後,Club Med已經一口氣新開8家度假村,僅在中國就開設了6家,另據計劃,複星旅文在2020年底前還將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新開設12家Club Med度假村。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受定價上漲以及增開園區等戰略助推,原本業績現頹勢的Club Med開始走向重振之路,也成為複星旅文的業績功臣,但從長遠來看,如果管理沒能跟上,步子邁得越大,其運營風險也會隨之升上,甚至可能讓品牌聲譽受損。

03

搖錢樹“受創”

複星旅文招股書顯示,2015年2月-12月、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複星旅遊文化實現收入89.03億元、107.83億元、117.99億元和66.67億元。其中Club Med及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業務分別貢獻營收100%、100%、99.7%、95.5%。這意味著,Club Med幾乎決定了複星旅遊文化的業績表現。

另一方面,自被複星收購之後,Club Med開始扭虧為盈。招股書指出,自2015年2月收購後,Club Med的收入由2015年的89億元增至2016年的108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7年的118億元;而Club Med的營業利潤由2015年的虧損9490萬元,變為2016年的盈利2.09億元,並進一步增加至2017年的盈利4.64億元。

“不可否認,複星確實對於資本運作等方面相對擅長,但是對於Club Med這樣一個國際知名旅遊獨家品牌的運作,可能並不如資本運作那麽有優勢。”吳麗雲分析稱,現階段,Club Med肯定還是複星旅文的“大奶牛”,因為其一價全包的運營模式確實是有競爭力的,符合消費更新的市場發展趨勢,然而,亞布力度假村諾如事件也確實顯示出複星在文旅快速擴張的背後,也出現了管理跟不上的“後遺症”。

吳麗雲直言,本次事件中,複星及Club Med的危機公關、應急處理方式都讓行業“大跌眼鏡”,不符合這個品牌此前在市場中的認知和定位,無疑將挫傷消費者對該品牌的信任,“國際品牌被中國企業收購後,如果接管企業無法保持原有品牌的服務管理水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聲譽和效益都會被打折扣。”吳麗雲表示,由於複星旅文新項目的回報周期普遍較長,因此短期內Club Med仍然會是該企業的營收主力,隨著諾如事件發酵,複星旅文上市首年的業績也可能會被波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