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如果那哥魚沒有刺?這難題,潮汕人的解決方法只能是它

魚丸,換種方式吃魚!

魚丸,海濱城市多有。但潮汕的純肉魚丸,比如達濠魚丸,鮮有其匹。綿長的海岸線,豐富的海洋資源。曾經,達濠港可做丸的魚類可以掰著手指慢慢數。

然而,在不長的一段時間內,人類各種努力“作”下,海魚資源急速縮減。如今,那哥魚成了主要的做丸魚種。

見識過潮汕夜粥的小夥伴,相信對一筐筐打冷那哥印象深刻。尤其進入秋冬季,魚肉沒的說,那個鮮甜肥美。然而,刺也沒的說,那個多啊。

“如果那哥魚沒有刺”,於是魚丸的故事開始了。

取魚精華,手打吐膠

刀工,是魚丸手藝人第一道基本功。刀猶如手的延伸。利刃剔骨,瞬間,骨肉分離。斜刀刮肉,平刀壓成糜,按部位均勻細致,直至剩餘整張魚皮和完整的腩部魚刺。

即使是1斤肥美的那哥魚,往往也僅取肉5.3兩。用梁少忠的話,“精華”啊。

僅有基本功是不夠的,每一門手藝總有講究的技巧,與關鍵環節。拍打魚糜,講究姿勢,講究力道,更講究溫度。

手掌快速拍打使之吐膠。揉與拍,手法相結合,直至手感膠黏。摔打次數與時間,考驗的是守藝人的經驗。一旦拍打時間較長,溫度升高魚糜容易變質,失去黏性,直接影響了下一個環節——手工定型。

虎口擠丸,於手心中搖晃數圈,使之受力均勻更加圓潤。生丸入水,隨即浮起,意味著拍打功力到位。

但此時不宜立時撈起。她內裡的物質需要在水中慢慢凝固。

鮮甜嫩脆,彈,彈,彈!

現場版的魚丸誕生了,挑爺怎能錯過這鮮美的第一口。

看如珍珠般潔白圓潤平和,入口帶著汁水的鮮甜與彈脆的衝擊卻何其直接粗暴。

“忠少,聽說剛出鍋的魚丸,擲到地上,會高高反彈,可以當乒乓球打。”

“沒那麽誇張,但魚丸的彈性確實好,和魚肉的鹽溶性蛋白密切相關,可以形成彈性凝膠體。”

好專業的術語。好吧,我來翻譯一下。

其實就是那哥魚肉的鹽溶性蛋白,經過手工摔打,能滲出凝膠,煮熟後魚丸自然的爽脆彈牙。

和添加什麽什麽的,沒有關係。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一種食物能流傳久遠,還真得有獨到之處,比如真材實料。群眾雖然是吃瓜群眾,但是眼睛是雪亮的,舌頭是精明的。

比如,挑爺就是嘛!嘿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