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科普:苯溴馬隆的肝腎損傷,容易在這些情況下發生

目前,痛風和高尿酸血症已成為我國僅次於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預計到2020年,我國痛風人數將超過到1億。臨床上治療痛風的藥物主要有3類,分別是降尿酸藥物、止痛藥物和鹼性藥物。高尿酸血症和痛風之間存在直接的因果關係,因此,降低血尿酸水準是痛風最重要的治療環節。

統計結果顯示,9成左右的原發性高尿酸血症有尿酸排泄方面的障礙,也就是說,促進尿酸排泄是普遍對症的治療手段。苯溴馬隆是強效的尿酸促排葯,它通過抑製尿酸轉運蛋白的活性,減少近端腎小管對尿酸的重吸收,而降低血中尿酸濃度。苯溴馬隆的降尿酸效果,已經在痛風臨床中得到了充分驗證。

雖然苯溴馬隆被多地痛風指南推薦為一線降尿酸藥物,但現在願意選擇苯溴馬隆治療痛風的患者,數量比以前下降了很多。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非布司他的出現,二是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的擔心。除了熟知的尿酸性結石風險之外,2014年12月,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苯溴馬隆肝損風險的警示信息。

不過,苯溴馬隆在日本、新加坡、我國台灣地區和歐洲少數國家仍然廣泛使用。也有研究認為,苯溴馬隆的肝損風險,可能和特定的種族有關(這一點和別嘌醇相似),在西方國家的患者中更容易發生。為了增加患者對苯溴馬隆的安全性認識,我們檢索了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資料庫中收到的苯溴馬隆藥物不良反應或事件報告(共533例),並進行了整理歸納。

苯溴馬隆的肝損害風險

533 例報告中,涉及肝損害的報告共有28例(佔5.25%),其中輕度肝損害16例,重度肝損害3例,無法分級的9例,無肝衰竭病例,主要表現依次為肝功能異常、肝細胞損害、肝酶升高、肝炎、肝區疼痛。28例患者均為口服用藥,其中26例用藥劑量在說明書規定範圍,僅2例為超說明書用藥;另外,多數肝損害病例(75%)報告發生於用藥1個月之內,致死性的肝衰竭則發生在用藥第11周到5個月後; 51歲到80歲之間患者的不良反應,佔全部病例的85%。

上面提到的28例肝損害報告中,有 10例存在合併用藥。並用藥物主要涉及秋水仙鹼、別嘌醇 、吲哚美辛(非甾體藥物)、潑尼松(糖皮質激素)、甲氨蝶呤、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降脂葯)、來氟米特、 尿毒清顆粒、腎石通顆粒等。在這些並用藥物中,秋水仙鹼、別嘌醇、吲哚美辛、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來氟米特、尿毒清顆粒、腎石通顆粒也存在肝損害風險。

從以上數據分析可知,苯溴馬隆的肝損害有以下幾個特點:1、苯溴馬隆引起的肝損害多為遲髮型,用藥時間越長,肝損害程度越嚴重,預後越差;2、不合理的藥物並用和錯誤的用藥方法(大劑量用藥),常常也是引起苯溴馬隆肝損害的重要原因,這和苯溴馬隆本身沒有直接關聯;3、年齡越大的痛風患者,服用苯溴馬隆後發生肝損害的風險也越大。

苯溴馬隆的腎損害風險

533例報告中,苯溴馬隆嚴重不良反應或事件報告23例,佔該藥品整體報告的4.31%。藥物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肝功能異常8例,肝細胞損害3例,腎功能損害3例。苯溴馬隆的腎損害,主要表現為用藥後尿酸排泄過多過快,腎小管高濃度尿酸析出結晶所致。由此可得出以下3點結論:1、苯溴馬隆腎損傷的風險遠遠小肝損傷;2、苯溴馬隆藥物本身的代謝並不會導致腎損傷;3、減輕苯溴馬隆的腎損傷,關鍵在於對尿酸性腎結石的預防。

小結一下

作為尿酸促排藥物的典型代表,苯溴馬隆和別嘌醇一樣,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我國台灣2015年統計顯示,72%的痛風患者首選苯溴馬隆治療。科學應用苯溴馬隆,有助於減輕藥物的不良反應,這些措施包括:1、從低劑量起始,多飲多尿,並適時鹼化尿液;2、定期進行肝功能檢查,避免和其他具有肝毒性的藥物並用;3、用藥期間,應注意肝損害的癥狀和體征。如出現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全身倦怠感、腹痛腹瀉、尿濃染、眼球結膜黃染等癥狀,應及時就診;4、已經存在肝損的痛風患者,使用苯溴馬隆時應更加謹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