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全面分析針對頸椎病的預防與康復!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癥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

以前頸椎病多發在中老年人,但是目前隨著使用電子產品和平時坐姿站姿的不正確,年輕患者也越來越多,呈現年輕化趨勢,針對頸椎病的預防和康復是很多患者面臨的問題,在這裡總結下頸椎病的預防與康復,以供大家參考!

一、頸椎病的預防

從頸椎病的病因看,頸椎病的預防是多方面的,它貫穿於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預防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積極治療咽喉部疾患

咽喉部炎症不僅易引起上頸椎自發性脫位,而且也是誘發頸椎病的因素之一。該處的炎症可直接刺激臨近的肌肉、韌帶,或者通過豐富的淋巴系統使炎症在局部擴散,以致造成該處的肌張力降低,韌帶鬆弛和椎節內外平衡失調,從而破壞了局部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導致頸椎病的發生或加重。因此,及時防治如咽炎、扁桃體炎、淋巴腺炎及其他骨與軟組織感染對防治頸椎病有重要意義。

2.保持良好的睡眠體位

前述指出,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達到使全身肌肉鬆弛,容易恢復疲勞和調整關節生理狀態。根據這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全身肌肉即可放鬆,故最好採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枕頭不宜過高。

3.防治頭頸部外傷

人們在體育鍛煉、日常工作、交通活動中易遭致頸部外傷。早期頸部外傷患者若有椎旁肌壓痛或X線顯示椎體前有陰影者要引起高度重視。外傷後患者要做早期治療。如輕型可用石膏頸圍控制頸部活動,一般需住院行牽引治療。

4.避免長期低頭工作

長期低頭的工作強度往往不大,但長期低頭造成頸後部肌肉、韌帶組織勞損,屈頸狀態下椎間盤的內壓大大高於正常體位。因此要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當頭頸向某一方面轉動過久之後,應向另一反方向運動,並在短時間內重複數次,這樣既有利於頸部保健,也利於消除疲勞。定期遠視,待眼部疲勞消除後再工作,對眼睛和頸椎均有必要。調整工作台的高度和傾斜度,如工作台過高或過低都會使頸部仰伸或屈曲,這兩種位置均不利於頸椎的內外平衡。長期伏案工作者應開展工間操活動,使處於疲勞狀態的頸椎定時獲得內外平衡。

二、頸椎病的康復

頸椎病的康復,其目的是強化心理治療,鼓勵患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決心;預防並積極治療併發症;通過功能鍛煉,最大限度地利用殘肢功能,提高生活品質;病情穩定後,部分患者還應開展作業訓練,為日後就業創作條件。

1.心理治療

頸椎病患者往往有悲觀心理和急躁情緒。應以科學的態度向患者作宣傳和解釋,早期的頸椎病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獲得良好療效。而且頸椎病的發病是一緩慢過程,在治療上也需相當時間,尤其是病程長、病情重者。過分的急躁,不僅影響治療,更易使患者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難以配合治療。老年人易產生悲觀情緒,有時會出現老年性精神失常,需在治療中採取相應措施,除精神康復治療外,必要時還需精神神經專科醫師協助處理。

2.個人生活自理和勞作訓練

有些患者因創傷而誘發疾病,當治療後若未取得滿意的療效,肢體會失去正常功能。康復期應訓練如何自理生活,這種訓練常需根據具體環境不斷地重複,才能取得成功。有可能時還應使患者適當參加家務勞動,不但減輕家庭負擔,而且有利於調整精神狀態。

3.訓練殘餘肌群

肌組織有萎縮時,應通過儀器及物理檢查確定每一塊肌肉的潛能,在有潛力的情況下應進行訓練,以期恢復相應的肌力和耐力,尤其著重手部肌力的恢復。肌力訓練應包括肢體按摩及關節被動訓練。按摩可以防止肌攣縮和關節僵直,增加受壓處的皮膚血運和淋巴迴流,促進胃腸道的蠕動。被動操作應做到輕重得當,有序有節,切忌粗暴。

4.輔助器械的應用

各種支具和自助器對康復醫學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有些還帶有微電腦。手杖、拐杖、護膝、護腿、護肘和下肢功能支架等均有助於改善患者功能。然而,任何一種輔助器都需經過訓練後才能應用。

步行訓練和輪椅的使用是訓練中最重要的內容。下肢有部分肌力者應首先訓練下肢肌力,包括直腿抬高、下肢負重抬舉、伸屈活動等。

5.職業訓練

下肢致殘但上肢仍功能完好或基本完好者,應根據其知識結構和興趣愛好,學習某種特殊技術和技能。修理、編織、電腦操作、電話接線等工作對一部分患者來說仍能勝任,但應注意不宜長時間低頭。

6.處理好併發症

併發症多發生於截癱和不全截癱患者。應做到勤翻身預防褥瘡;訓練定期排便、排尿,儘可能早地拔除導尿管,控制排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