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八旬老人「懷」足球大腫瘤!冒險開刀or回家算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張苗 通訊員 王蕊 胡梟峰

81歲,2次心臟手術,長期高血壓,巨大腫瘤複發,壓迫臟器,二次手術,四處求醫未果……當所有字眼集中在一個人身上,「兇險」二字足以說明一切。治療這樣的患者,考驗的不僅僅是一家醫院的綜合實力,更是醫療團隊不言放棄的拚搏精神。

作為國內聞名的醫療中心,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求醫的疑難複雜病人有很多。上面這些字眼的主人公,是毛奶奶。

81歲老奶奶腹腔腫瘤複發,求醫未果,在浙一看到希望

今年81歲的毛奶奶是杭州桐廬人,本該是個盡享天倫的年紀,但最近半年,身體上的痛苦感衝垮了生活上的幸福感,去年7月,她被查出脂肪肉瘤複發。

原來,她兩年前就曾在當地醫院接受過腹腔腫瘤切除手術,術後病理診斷為腹腔脂肪肉瘤,這是一種極易複發、後期極易轉移的惡性腫瘤,兩年來一直定期複查,直到去年7月的一次複查,醫生髮現腫瘤又複發了。由於毛奶奶年齡高,且2次植入過心臟起搏器,心臟功能差,手術風險和難度都極高,當地醫院無法治療,建議到上級醫院就診。隨後,家人帶著她到多家大型醫院就醫,得到的答案都是:手術難度大,無能為力。

去年年底,當家人輾轉找到浙大一院腫瘤外科周東輝主任醫師的時候,毛奶奶的病情已經很嚴重了。周東輝記得第一次接診的時候,病人非常焦慮,臉色很差,胃口小,因為長期沒有有效治療,左腹部已經明顯隆起一個「小山丘」,並且會有經常性的脹痛,需要每天服用止痛藥來緩解癥狀。

進一步CT檢查發現,毛奶奶的整個左側腹腔已經被巨大的腫瘤佔據,直徑達到18厘米,腫瘤已經壓迫且大部分包繞了左腎、胰腺體尾部、脾臟及結腸脾區,且緊貼腹腔大血管。醫生診斷她是去分化脂肪肉瘤複發,腫瘤還在不斷增大,而腹腔是個密閉空間,如果再不進行有效治療,肚子很有可能會被「脹破」,也可能會引發心臟疾病隨時有生命危險。然而,放療化療對這類腫瘤效果不明顯,手術切除是唯一改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的方法,毛奶奶的家人商討後也堅定地要求手術,最後一搏。

手術風險大、難度大多學科會診商討手術方案

但是,複雜的病情、多重影響因素,註定了這台手術勢必是場硬仗。擺在醫務人員面前的,是絕大的手術風險和難度:

● 大出血風險

巨大腫瘤已經佔據了整個腹腔,並且侵犯包括左腎、脾臟在內的多個重要臟器,緊貼大血管,手術操作稍有不慎,將損傷毗鄰的臟器和血管,甚至引發無法控制的大出血;

● 術中視野暴露差

整個腹腔幾乎被腫瘤佔據,沒有多餘的空間,術中視野差,一旦出血,很可能看不到出血位置又不能有效止血;

● 二次手術

毛奶奶屬於二次腫瘤切除手術,經過第一次手術,整個腹腔內的腸子、腹膜等都已經黏連,腹腔內情況非常糟糕,二次手術難度本身就比第一次大;

● 麻醉風險

毛奶奶曾2次植入心臟起搏器,長期患有高血壓,腫瘤也影響肺的正常運作,心肺功能差,再加上高齡,麻醉風險極高,很有可能術中猝死。

當所有風險疊加,就像一道巨大的屏障擋在面前,但是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最擅長迎接這種挑戰。浙大一院腫瘤外科主任滕理送主任醫師、腫瘤中心副主任周東輝主任醫師高度重視,在醫務部的組織下,邀請了泌尿外科、放射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輸血科、心內科等科室進行多學科聯合會診(MDT),詳細研討、嚴密制定合理可靠的手術方案及手術出現各種風險時的應對預案。

精準操作,切除30厘米腫瘤,成功背後,還有這些不為人知

經過周密的術前準備,周東輝主任醫師帶領腫瘤外科團隊,在麻醉科、泌尿外科、輸血科、手術室等科室的全力協助下,為毛奶奶實施手術。術中發現情況比想像的還要糟糕,巨大腫瘤邊界不清,脾臟、胰腺體尾部、左腎及部分橫結腸和降結腸都和腫瘤像「連體嬰兒」一樣,黏連在一起,無法分離。

最終,憑藉腫瘤外科周東輝主任醫師、李中琦副主任醫師,泌尿外科薑海主任醫師高超的「刀尖上的功夫」,歷時5小時的驚心動魄,手術成功切除了巨大腫瘤。這個折磨了毛奶奶半年之久的腫瘤最長近30厘米,看上去比足球略大一點。

為了病人的安全,術後她被送入外科監護室密切監護。各項指標平穩後,術後第二天即轉回腫瘤外科普通病房,病區醫護人員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精心護理關懷,毛奶奶最終康復出院。

出院前,毛奶奶特地親自送來了一面錦旗,她激動地拉著周東輝的手說:「我現在人也不痛了,胃口也好了,你們醫院真是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手術成功的背後,是浙大一院高超的疑難病診治能力和精誠協作的多學科聯合診治水準,去年,醫院以浙江省第一名的成績入選國家疑難病症診治提升工程項目,在改善醫療服務全國醫院擂台賽中獲推廣多學科診療主題第一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