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用數字化技術留住尼泊爾九層神廟“活的歷史”

正在複原中的尼泊爾九層神廟角塔。圖片由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

新華社杭州5月12日電(記者朱涵)一塊質地堅硬的木頭逐步被雕刻出精美圖形,再彼此銜接,搭建成造型精美、結構繁複的木質建築……來自中國浙江大學的團隊正幫助震後重建的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建立數字化檔案,留下“活的歷史”。

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強烈地震,九層神廟在這次地震中遭受嚴重損壞,局部倒塌,整體變形嚴重。2017年8月,中國援助九層神廟震後修復工程正式開啟,該項目被列為中國政府援助尼泊爾震後重建重點項目之一,也是中國在尼泊爾開展的首個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

應修復工程總承包方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尼泊爾國家考古局的邀請,李志榮帶領的浙江大學數字考古團隊於2018年和2019年兩赴尼泊爾加德滿都,用數字化手段記錄九層神廟的修複過程。

尼泊爾建築以木結構為主,最精華的部位就是雕刻。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組成部分,九層神廟無疑具有極高歷史和建築藝術價值。令人遺憾的是,除了20世紀70年代的寥寥幾幅圖紙,九層神廟此前沒有系統全面的影像記錄。

中國團隊記錄尼泊爾工藝流程。圖片由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

“偉大的古建築和文物,總是面臨著老化、損毀風險。建立起高清數字檔案,意味著即使有一天文物遺跡遭受了不可逆的破壞,也能夠根據保存的所有原始信息對其進行複原。”李志榮說。

幸運的是,雖然缺少資料,但傳統雕刻技藝仍然被尼泊爾當地經驗豐富的木匠傳承了下來。這些工匠恪守專業、全情投入,門窗上的雕花該是什麽紋路、木雕神像該是什麽姿態,仿佛天然地就存在於他們的腦海中。

“在修複的過程中,差不多每一塊構件都是新與舊的拚接複原,這個過程轉瞬即逝,尤為寶貴。”中國團隊以“一旦損毀,就此重建”的標準,用數字化手段記錄下了完整的工藝流程、典型的精美裝飾構件,以及複原角樓的整體結構。

尼泊爾工匠在進行建築複原工作。圖片由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

“以數字化技術記錄文物修繕的科學過程,也記錄和再現了在建工程中尼泊爾尼瓦爾建築傳統工藝的參與和貢獻,為文化普及與傳承保存下一份真實檔案。”李志榮說。

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團隊與尼泊爾的工匠們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我看來,九層神廟援建工程不僅是中國貢獻智慧和經驗,更是中尼兩國人民長期文化交流的載體。”李志榮說,期待這份數字檔案成為兩國的共同財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