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留住文物,保護文物,浙江大學一直在行動

巴黎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6:30(約台灣時間16日0:30),正搭起腳手架進行維修工程的巴黎聖母院遭遇大火,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

火勢蔓延速度很快,難以控制。在緊張圍觀的人群注視下,巴黎聖母院標誌性的尖頂被燒斷,坍塌倒下

據最新消息顯示,巴黎聖母院的塔尖和部分玫瑰花窗被毀。不幸中的萬幸是,“聖母院中所有的藝術品都被保存了下來,大教堂的寶藏是完整的。”巴黎聖母院文物基金會主任埃裡克·費希爾表示,巴黎聖母院大火所帶來的損失巨大,重建聖母院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火,800余年的人類文明經歷了一場慘痛的浩劫,網友們痛心萬分,有人說:“還沒來得及去看看,這場大火告訴我們,想要去的地方就要去,想要做的事情就要做,想要見的人就去見,畢竟永遠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麽!”也有人說:“這場火災值得讓我們警醒,一定要保護好歷史文物古跡。

那麽,除了痛心與感慨,我們還能做什麽呢?

留住文物,浙大一直在行動

1

歷時14年,打造國畫界的“百科全書”

在浙大,有一群人花了14年時間,參與搜集12250余幅傳世名畫,打造國畫界的“百科全書”。這是一群默默無聞的浙大人與海內外許多專家一起潛心守護、精心編纂的文化瑰寶。14年間,他們聯絡、走訪全球250多家文博機構梳理了18000余件(套)中國歷代繪畫作品。擬搜集12250余件(套)現存的自先秦至清代的紙、絹(含帛、綾)、麻質地的中國歷代繪畫珍品。

其中國內藏品9000余件(套),國外藏品3250余件(套),許多作品都是長期深藏於海內外文博機構的國寶級文物。在全面系統的調查、整理、考證基礎上進行編纂出版。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擬編纂出版總計200余冊,截至目前已出版《宋畫全集》23冊、《元畫全集》16冊,《先秦漢唐畫全集》2冊、《宋畫全集》(續編2冊)、《明畫全集》12冊、《清畫全集》2冊,此外,《明畫全集》文徵明卷4冊已下廠印刷,《清畫全集》石濤卷8冊、弘仁卷2冊正在印刷,即將裝訂,今年還將有66冊左右可出版或進廠印刷。

專家表示,“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是目前全球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還原中國古代繪畫神韻的高精度、大開本圖像文獻集成。這部皇皇巨冊入編作品豐富,畫面精美,題跋、印章清晰,集鑒賞性、學術性、收藏性於一體,為欣賞中國古代繪畫,厘清其真偽和流傳提供了清晰、權威的傳世圖像,是研究中國藝術史和文化史的“百科全書”。

依托《大系》所積累的工作基礎,浙江大學開始將書畫整理範圍從古代中國擴大到文化根基相同或相近的韓國、日本、越南等東亞文化圈的其他國家。2017年12月11日,浙江大學與韓國高等教育財團合作的《高麗畫全集》(歐美藏品卷),以中、英、韓、日四語種全球首發。

2

科技考古,用數字化手段留住文物

2014年11月,敦煌莫高窟第220號窟——這個中國藝術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特展《原真記憶浙大·敦煌》上亮相。這件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中心與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團隊歷時4年合作完成的裝置藝術作品,高保真地還原了敦煌洞窟裡裡外外的所有細節

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始終堅持精準數字化和嚴謹考古理念相結合,人文藝術引領,數字技術支撐,在文物數字化的全程堅持“考古的立場、考古的在場、考古的標準”。“科技考古”是浙大近些年成長起來的特色學科方向。一批計算機學院等傳統理工科背景的科學家“跨界”成為了考古工作者,長期致力於文化遺產的數字化“高保真”研究,在文化遺產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

2015年,浙大數字化考古團隊遠赴西藏,對阿里地區的古壁畫進行系統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阿里壁畫:托林寺白殿》一書的問世,讓遠方的人們第一次獲得了身臨其境般欣賞托林寺壁畫的機會。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漢藏佛教藝術研究中心等機構組成的團隊,在當地有關部門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對托林寺白殿壁畫的高精度全息數字化采集,獲取了傳統攝影方法無法取得的翔實圖像資料。同時,浙江大學出版社依靠采集的大數據印刷出版的《阿里壁畫》大型畫冊還獲得了2016上海出版印刷金獎。

2017年,浙大團隊又為1974年在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木船建立了高保真三維數字模型,為宋船考古工作的深入開展打開了新的通道。

2018年,位於山西大同的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第三窟,被原比例、高精度複製到千里之外的青島。文獻記載,它開鑿於北魏,是可容納3000餘人的大型塔廟窟,形製罕見,我們熟悉的那尊阿彌陀佛高10米,面部圓潤豐滿,神態超然。雲岡石窟研究院聯合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文物數字化團隊,前後歷時兩年,複製窟整體長17.9米,寬13.6米,高10米,真正實現了雲岡石窟第三窟1∶1還原這是世界上首次使用3D列印技術實現大體量的文物複製工程。窟內既有氣勢宏大、雕刻精美、形神兼備的造像,也有完整的石窟形製,同時還還原了石窟歷經千年風化的痕跡。

雲岡第3窟西後室,浙大團隊數字化田野數據采集現場

九層神廟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9年公布的“加德滿都谷地”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歷史和建築藝術價值,是加德滿都的地標性建築之一。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了8.1級強烈地震,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跡遭到嚴重損壞。2016年1月,中尼兩國政府換文,中國政府承擔援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修複項目。該項目被列為中國政府援助尼泊爾震後重建重點項目之一,是我國在尼泊爾開展的首個大規模文物援外項目

鑒於浙江大學在文物數字化考古調查記錄方面的工作基礎和優勢,同時也是國家文物局石窟寺文物數字化保護重點科研基地,應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與尼泊爾國家考古局和文化旅遊局的邀請, 2018年10月,浙江大學文物數字化團隊赴尼泊爾參加中國援尼泊爾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九層神廟修複項目。

據了解,尼泊爾二期已於今年初啟動,浙大團隊的主要工作將圍繞兩大塊展開,一是在九層神廟工地,重點記錄東北角塔、西南角塔修複過程中的隱蔽工程,以科學系統地展示中方對修繕工作。二是在尼泊爾國家博物館,全面系統記錄在中方的精心組織下,尼瓦木建築構建選配、搭套的流程。並對九層神廟典型性構件進行了三維數字化采集記錄。

3

潛心鑽研,注重古籍整理與編纂

2013年10月,由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浙江大學禮學研究中心主持編纂的《中華禮藏》首批禮學文獻整理成果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華禮藏》項目旨在通過對海內外現存傳統禮學文獻的搜集、整理、校勘、研究,按類分卷出版,最終建構中華禮學文庫。

2014年,浙大文化遺產研究院教授曹錦炎、吳毅強博士完成的《鳥蟲書字匯》獲得了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鳥蟲書是篆書的變體,流行於春秋戰國之際,大都鑄或刻在兵器和鍾鎛上。曹錦炎和吳毅強新考釋出的疑難鳥蟲書單字達數十字之多,並且對全部器物的每件鳥蟲書銘文逐一釋文,不僅刊布拓片,而且一並刊布彩色器形照片。圖版出處、著錄經過、參考和引用書目及論文索引等詳細數據也詳加注明,開創了一種學術資料整理出版的新模式

大火無情,悲劇已經發生

但悲劇帶來的不應僅僅是傷痛,

更重要的是從悲劇中吸取教訓

保護文物古籍,浙大始終在行動!

也期待更多的你們

加入到文物保護的行列中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