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文物修繕課開在胡同裡

昨天,在東四九條38號,小學生們在工人的指導下體驗文物修複。

清理、砍活、通灰、使麻、壓麻灰、鑽生油……昨天一早,曾參與故宮文物修繕的匠人在東四九條為胡同居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文物修複課,工人師傅現場演示,大家上手體驗,在打磨、刷漆間感受胡同歷史的當代余溫。

“瞧這清式磚雕何其精美,這邊是女童吹笛坐牛身,另外一邊是漁翁水上把船搖,右側有松樹,底部鳳凰頭。”東四九條38號門樓內,東四街道辦事處主任張志勇講磚雕談歷史,眾人聚精會神聽得仔細。

文物修複課,為何開在了東四九條38號?北京築合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葵講起了有關這裡的小故事。起初,38號院的門樓很不起眼,各個構件都破敗不堪,照以前很有可能被設計師一掠而過。“但是經過多次調研,門樓西側牆壁上的3條精美磚雕顯示出這裡與眾不同,無論從雕刻技藝還是花樣紋飾來看,都不同於尋常百姓家。”王葵說。

設計師們沿著磚雕這個線索,立即開始搜尋史料。據清代乾隆年間編寫的《宸垣識略》記載,“二等昭信伯第在東四牌樓北九條胡同”,其中“二等昭信伯”正是清乾隆時期名臣李侍堯,可是年代久遠,李侍堯在東四九條府第的確切位置難以知悉。不過通過查閱清乾隆全圖,設計師還是初步確定了李侍堯的居所就在九條38號附近。

有了史料依據,38號門樓立即升級為文物修繕標準。張志勇介紹,在這個僅十幾平方米的門樓修繕中,拆下來的所有門樓構件都被編號,拍照暫存,修複後再原位安裝,現在大門的余塞板、抱框以及上檻、中檻、門檻、門簪、雀替均為原狀。“光是這一塊被泥包住的磚雕,瓦石工杜永輝就用雕刻刀、小刷子剃了近半個月才恢復原狀。”

以修繕文物的標準來修胡同,修的是門樓,還原的是歷史。張志勇說,38號院自4月起正式開始設計修繕,預計將在本月底修繕完畢。屆時,38號院的門樓將重新亮相,經過的路人一抬頭就能看到精美的清代磚雕。

文物修複聽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讓大家詳細了解修復工序,現場還支起了多塊木板,曾經參與故宮文物修複的木匠王玉良逐步為大家實操講解,“門板需要拿斧子砍傷出現小裂紋,以便更好附著上麻,然後壓上不同顆粒大小的灰,鑽生油塗上血膩子後,再上兩遍油漆,這樣修好的門板才有韌性不容易開裂。”生動的講解引得一旁來自東四九條小學的學生們躍躍欲試,別看他們平時天天穿梭在九條胡同,體驗文物修複卻都還是頭一回。

這次別開生面的講解過後,胡同門樓的修繕還將繼續。張志勇介紹,東四九條7座有規製的門樓以修繕文物的標準進行了修複,預計月底將全部完成重新亮相。屆時,面積共0.9平方公里的東四西片區將完成胡同可視範圍內的全部整治,覆蓋東四頭條至東四十條。下個月起,整治工作將逐漸向東四西片區的居民院落內繼續推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