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大暑,食補目錄送上!這樣吃分分鐘趕走體內濕氣!

  原標題:今日大暑,食補目錄送上!這樣吃分分鐘趕走體內濕氣!

  今日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最炎熱的一個節氣。市衛計委介紹了幾種中醫養生法,教你趕走體內濕氣!趕緊學起來。

  大暑為啥最悶熱?

  大暑之所以令人難耐,在於它不是乾熱,而是濕熱交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桑拿天」。

  濕為長夏主氣,濕氣與夏天的熱氣相加,這種暑氣就特別使人感到疲乏。夏打盹就是暑氣傷人的第一步。如果再嚴重,就會苦夏,有些體質弱的人,年年逢暑必發。

  這幾個癥狀要當心

  苦夏,中醫按程度把它分為:冒暑、傷暑和中暑。

  冒暑屬於輕症,此時暑邪在體表,一般表現為風熱感冒,人會頭昏腦漲、發燒、微微出汗、咳嗽,沒有正確治療,就會肚子痛、腹渴、口乾舌燥,甚至嘔吐。

  傷暑要重一些,而且潛伏時間會很長。一般表現為流感,人會發燒,渾身酸痛。

  最厲害的是中暑。人會出汗、急促喘氣、心跳加快、頭暈眼花。此時如果馬上喝冰凍飲料,嚴重的會引起心絞痛。

  中醫講究的是腠理宣暢,一切向外遊的規律。夏天最易打開毛孔,將體內毒素排出去,所以,保持微汗、濕汗的狀態最為適宜。同時大暑節氣陽氣最盛,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也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大暑天這樣食補趕走濕氣

  夏天晝長夜短,睡眠相對減少,出汗多,體力消耗相對比其他季節大,同時消化功能有所降低,進食減少。許多人到了夏天就會瘦一些,體質也會有所下降,出現「無病三分虛」的現象。此時,可進行適當清補,根據個人體質來調節內在的平衡。

  夏天進補,以清補、健脾、祛濕、化濕為原則,一般以清淡的食品為主。飲食上忌生冷,多喝溫水、溫食,也可以適當多吃點解暑、清熱、生津、益氣、養陰的水果或者果汁。一起看看食補目錄:

  清補食材:綠豆、百合、黃瓜、豆芽、鴨肉等;

  補氣清暑食材: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

  健脾養胃食材:赤小豆、薏米、南瓜等。

  苦味食材:苦瓜、苦菜等,開胃醒腦,祛濕除煩。

  發汗食材: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的說法,暑天適量吃點生薑能夠讓人發汗,使得全身循環暢通,這對防治冷氣機病有一定好處。

  適合夏天的茶:金銀花、大麥、菊花、綠茶等,可起到清熱降火的作用。

  簡單易學的葯粥喝起來

  《皇帝內經》有「葯以去之,食以隨之」、「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的論述。著名醫家李時珍認為食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教你幾道簡單易學的養生粥:

  綠豆粳米粥

  材料:綠豆6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

  功效: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

  苦瓜菊花粥

  材料: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

  做法:苦瓜洗凈去瓤,切成小塊。粳米和菊花洗凈,二者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後,將苦瓜、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功效:此粥可清熱解暑、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濕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荷葉粥

  材料:新鮮荷葉50克,粳米200克。

  做法:將荷葉洗凈,剪掉蒂。粳米加水煮粥,荷葉蓋於粳米上,粥熬好後,揭去荷葉,在粥內加入適量白糖即可食用。每日早、晚溫熱食用。

  功效:有清暑利濕、昇陽止血之效。

  西瓜皮粥

  材料: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

  做法:將西瓜皮切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乾淨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即成。

  功效: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小豆粥

  材料: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

  做法: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同煮成粥。

  功效: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消暑作用。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