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基督徒的世界不會有懶蟲,也不會有膽小鬼

聖經一再提醒人,“不要愛這個世界和世界上的事情,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論(約翰一書,2.15)”。“這個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過去,唯獨遵行神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翰一書,2.17)。”事實上,耶穌給一名有錢人提出了建議,“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路加福音,18.23)”

這些啟示性的話語,屬於認識論意義上關於人和世界的關係的觀念秩序。面對這樣的啟示性話語,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呢?比如我們是不是就此放棄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呢,比如是不是人在活著的時候什麽也不要做,專心等待上帝來臨呢。

從人的習慣性觀念秩序的層面看,一個人面對上帝的這種啟示性觀點,通常會走向兩種理解方式,第一種理解方式屬於那些暫時還不相信上帝話語的人們,他們會認為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擁有更多的財富,必須盡到一個人管理這個世界的責任。第二種理解方式屬於那些已經相信上帝話語的人們,他們會認為財富不重要,重要的是傾聽上帝的啟示,因此一個有信仰的人不必把時間精力花在追求財富上面。

兩種理解方式是背反的。由此,很多問題都能夠在這裡提出。

一個人要理解這些話,得先建立一個觀念的前提:人是會死的,但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點。只有經過死亡,人才能走進永恆。

一個人對死亡問題的理解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人從來不思考死亡問題,如果一個人認為人活著就是要在這個世界上佔有物質,消費生活,為什麽他不愛這個世界呢。

但如果一個人意識到了揮之不去的死亡問題,他就有可能開始思考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開始思考人的永恆的意義。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對死亡問題的思考,問題的關鍵是我們能否相信耶穌復活的解決方案才是我們人類思考死亡問題的唯一選擇。如果我們擁有復活這個前提性的觀念,那麽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麽聖經勸告人不要愛這個世界和其上的事,因為對於人的生命而言,這個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是短期的,熱愛這個世界會讓人失去永恆。相比於永恆的生命,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熱愛,顯然是因小失大,顯然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所以,對於一個暫時不相信復活的人而言,重要的問題不是勸勉他放棄財產,不是提醒他不要愛這個世界,而是要首先為他禱告,祈求上帝打開他的眼睛,激活他的心智,讓他興起對死亡的思考,讓他意識到一個人的生命勝過死亡的唯一方案,是耶穌復活的恩典。

如果一個人始終無法接受耶穌復活的事實,那麽我們所有的關於人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的討論,都不過是一些人與人之間的道德教訓,即便是一個人真的有可能做到放棄財產,施捨窮人,也不過是一些好人好事而已,而所有的好人好事都或多或少地隱藏著人類自我為義,自我升高的企圖,都是一些倫理意義上的偶像崇拜。

反過來看,是不是每一個思考過死亡問題,而且相信生命依靠耶穌的復活走向永恆意義的人,都能理解這些來自聖經的關於人和世界的關係的啟示呢。

不見得。由於人性的關於眼目的情欲的有限性先驗存在,由於人性趨利避害的特徵,由於人的認識論習慣先驗地處在一個路徑依賴之中,一個人很有可能表現為,話語上理解,但行為上不穩定;心靈上理解,但身體常常背離。更重要的是,認識論的習慣性觀念通常隱藏在一個人的無意識深處,這種觀念秩序意義上的錯誤,往往連自己也不曾察覺,聖經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隱而未現的罪”,即由於一種先驗性的觀念的錯謬所導致的路徑依賴。比如當我們遇到了苦難,我們習慣性的想到歸隱。比如當我們貧窮的時候,我們習慣性的想到清貧。因為歸隱和清貧之類的傳統觀念在內在理路上隱含著一種優美的道德想象。有時候這些道德想象來自於儒學,有時候則來自佛學,有時候則來自道家,這正是我們的儒釋道傳統。作為一個說漢語的人,無論你承認與否,你的先驗的觀念秩序都在這個傳統裡。

所以,當一個已經簡單相信上帝的人面對“不要愛這個世界”的啟示性話語,他很有可能理所當然地根據自己的傳統的習慣性觀念秩序,放棄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責任,因為任何意義的放棄,不僅有著傳統之美,而且意味著某種如釋重負,而我們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避免地承受著生活的重擔和苦難的打擊。

所以一個人會這樣想,既然上帝啟示我不要愛這個世界,那麽我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把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責任,激情和使命都放棄了,這種放棄在一個人的判斷力之中,就會被自我賦予一種信心的特徵,而不大可能是一種人性的回避與懶惰。

但這種放棄顯然是錯誤的,因為聖經同時啟示我們,每個人必須背負十字架,必須在一種重負的狀態,向著標竿奔跑。任何意義上的放棄都是人性的懶惰,任何意義上的回避都是人性的怯懦。

需要再次說明的是,一個人選擇放棄和回避,並非一個人錯誤的自由選擇,而是受到了他的先驗的觀念習慣秩序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一個人必須直面自己的人性論和認識論,思考自己的錯誤,對自己已經擁有的觀念秩序展開一場徹底的破碎。某種意義上,這種心靈的破碎有多少,一個人對上帝話語的啟示的理解就有多少。

我們的辨析到此為止,會出現一個困境:

一個不簡單相信上帝啟示的人,一定會被這個世界困住,人類的習慣性短視,將會毫不猶豫地埋葬每一個人的生命,雖然這樣的人可能在這個世界上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勇往直前,但所有的勞作可能都是一場虛無,人們將會因此丟失掉一個人本該擁有的永恆的意義。

一個簡單相信上帝啟示的人,一定會被自己所擁有的習慣性觀念秩序困住,人性的觀念習慣,人性趨利避害的特徵,將會毫無疑問地讓一個人死在他的觀念習慣裡,雖然這個人對聖經倒背如流,雖然他一直在堅守一種禱告的生活方式,但他卻因為對自我的深層次的有限性缺乏反思和撕裂,丟失了勇氣和毅力,也因此丟失了通向永恆的可能性。

合宜的狀態,應該是既要簡單相信上帝話語,又要肩負上帝賦予的使命,剛強壯膽勇往直前,時刻保持一種征戰的狀態。

我們這個世界找得到一個真正合宜、完全合宜的人嗎?

當我們的問題意識來到這裡,我們起初的那些針對不信之人的道德教訓,就變得無足輕重,而關於已信之人的責任和勇敢的命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這才是我們思考的主題,是我們的工作。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基督徒人群裡,是找不到一個懶蟲的。所有人都非常勤奮,非常勇敢。基督徒的世界不會有膽小鬼。我們對這個世界,肩負著一種責任,使命和激情,但我們知道我們的目的之地並不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一閃而過,但我們的光將會持久地點亮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我們的鹽將會持久地給這個世界的某個角落帶去生命的味道。當我們身上的光與鹽不再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道德教訓,而是我們生命的直覺能力,我想我們終於可以羞澀地對主耶穌說,我是你的使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